笑着离开惠普: 揭密惠普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1)(2/2)

    最后是与管理者沟通。每年调薪前,人力资源部门都要将市场调查的结果与公司管理层的所有经理进行详细的沟通,把市场调查的数据和结果给大家看,只有大家认同这些调查数据,才会接受设计方案。这与跨国公司做产品时坚持的原则一样,做任何事情,必须做市场调查,必须有量化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经得起推敲,绝对不能拍脑袋做决策。当然,这些数据不是笼统的数据,而是非常具体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岗位分别进行对比:工程师跟工程师比,销售人员跟销售人员比,一线经理与一线经理比,高层经理跟高层经理比。绝对不能用平均工资。在国内,时常讲平均工资、平均房价、平均涨幅,这些数字是宏观经济数字,企业不能根据这些数字去做决策,必须把这些数字细化,否则这些数字毫无意义。这样每个级别都会有一个中间线、有一个上限、有一个下限,我们就在这个区间里做出选择,而不会超出这个区间。薪酬调整是企业之间互动的游戏,就像卖产品一样,一旦某个企业降价,其他企业肯定会跟着降价,因此一旦企业之间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恶性竞争,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企业如果用高薪吸引人,其他企业别无选择,一定会跟进,会用更高的薪水把人挖走,企业只好再用更高的薪水把人挖回来,最后两败俱伤。所以直到今天,各外企之间始终保持着比较好的默契,没有发生“薪酬战”。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大家坦诚相见,都知道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的结果,自然会遵守游戏规则,所以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经常交流信息、交换看法、避免误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两败俱伤。这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类似,需要有制度化的交流,有深度的沟通。2)薪酬设计的不可替换性原则

    薪酬设计是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员工,所以一个岗位的可替换性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如果一个岗位的可替换性很强,就意味着某个人离职给公司造成的伤害会相对较低,因为互换性较强的话,公司可以很快找到替代人员。

    那么怎样衡量一个岗位的可替换性呢?主要是看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能达到某个岗位要求的人员很多,竞争很激烈,公司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且费用非常低,这样一种岗位的薪酬自然就比较低。如果能达到某个岗位要求的人非常少,甚至一将难求,公司找到合适人选的难度就加大,费用自然就高,所以一旦由于人才流失造成这种岗位空缺,公司付出的代价很大,机会成本很高,所以这些岗位的薪酬就要高,以尽量避免这类人才流失。

    当然这里存在着博弈关系,企业把员工培养出来了,员工的价值就会提高,来自外面的吸引力就会加大(很多企业可能会来挖人),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薪酬水平以留住优秀员工。反过来看,如果企业不培养员工,表面上看可以省钱,还可以阻止员工跳槽,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员工不出活,或者工作质量达不到公司的要求,问题更严重。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提高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己在公司里面的不可替换性,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或者是难以替代的人才,这样才有机会与公司讨价还价,加大自己谈判的筹码,不断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业绩,靠贡献说话,只有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且掌握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技能,企业才会想方设法留住这样的员工。另一方面,公司希望在每个岗位上,都有后备人选,每一个人都能够被替换,避免出现人才空档,因此公司就要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为各个岗位培养“接班人”。这样各级员工都有动力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晋升上去,而各级管理者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后备人才,如果没有人接自己的班,自己就晋升不了,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所以我们说,公司与员工既是一种博弈关系,也是一种制约关系,因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制约,达成了动态平衡。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