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很多企业里,之所以会有许多德才平庸的人把持各级领导岗位,是由不合理、不科学的晋升制度决定的。如果企业采用的是“一把手说了算”,那么员工的命运就把持在某个领导人的手里,换句话说,想升职的人只要搞定一个人就高枕无忧了。而这个人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我说你好你就好,别人谁说什么也不管用,如此一来,有些人就只对上级领导一个人负责,即使部下反感,同事不服,也没有关系,照样步步高升。
归根到底,在这种制度里,在整个晋升程序里少了一个环节:在晋升之前,没有征求相关部门人员的意见。在惠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通常在一个人提拔之前,都要做类似360°评估的调查工作。360°评估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主要是管理者)有密切工作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的人员的反馈意见,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的工作能力、行为准则与合作精神。
大家知道,20世纪70年代初,360°评估制度盛行于以色列军方,之后,这一方法传入企业界,并在现代管理中逐渐生根、发芽。迄今为止,包括惠普在内的大多数“世界500强”(确切地讲是“世界500大”)的企业,都已采用360°评估这个工具。
事实上,360°评估的流行并不限于大公司,据一项对美国企业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在2000年,65%以上的公司采用了这种多渠道评估体系,比1995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25%。
360°评估与我国传统的上司评定下属的绩效评估方法截然不同。它的作用有点类似于英美法系庭审中的陪审团。
我们在许多香港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案件诉讼中,不是法官一个人做判决,陪审团的地位非常重要,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大多取决于陪审团的意见,往往是由陪审团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不成立,然后由法官量刑。
360°评估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它使对某位员工的评价不依赖于某一个人的判断,给那些真正每天与该员工打交道的人提供了一个评判该员工的机会。这些人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组成,内部客户包括:其他相关部门的上级管理者、本部门的下属、其他部门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同事等。外部客户则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机构的人员。一般说来,管理者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考察,才能对要晋升的人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基本上有了一个结论:即员工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欠缺,但是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见得公正、公平,所以要用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人,这样可以减少晋升决策的失误率。
管理者通常会先征求部下的意见:如果我把某个人提拔起来,其他人心理上是否平衡,能不能服他;然后是征求有合作关系的其他部门经理的意见,看他们愿不愿与这个人合作共事,过去跟这个人合作是否愉快,这个人有没有一些别人不喜欢的工作方法、习惯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把一些别人都非常反感的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最后一个程序才是征求其他部门上级管理者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