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惠普对待招聘的严肃态度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惠普一直认为,轻率的招聘既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也是对公司的不负责。惠普坚持一个信念:“招聘是一场理性的婚姻。”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方面,要找到真正适合公司文化和职位要求的人才,就必须在招聘中将理性进行到底;另一方面,招聘要像对待婚姻一样慎重,因为就像不幸的婚姻一样,招错人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公司和个人都是痛苦的。
那么,惠普在招聘中是如何慎重地贯彻理性的呢?首先是硬指标的考核,然后就进入软指标的考核。软指标的考核主要通过面试来实现。所谓软指标,它不同于人的技能、知识、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而是指人的发展潜力、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软指标去看一个人,更多地是靠管理者的眼睛去观察,因而在这个环节,如何杜绝评判者的主观偏差,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就显得尤为关键。上文我们已讲过面试小组人员构成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走后门的现象,而且也是慎重原则的体现。由岗位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三个人来参与面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候选人,就大大地降低了鉴人失察的概率。某一位经理的“看走眼”会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到纠正。相对来说,团队做出的决策更科学。
我们还沿用上面提到的例子,如果要招聘一个人的话,进入面试阶段时,将有3位部门经理对3~5名候选人进行面试。面试是怎么进行的呢?
我们在面试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面试不能仅凭感觉。”为了具备相应的知识,参与面试的管理者都必须参加面试技巧的培训,在掌握了面试技巧之后才有资格参与面试工作,就像上岗需要合格证一样。通过严格的面试技巧培训,管理者学会了如何通过特定的问题挖掘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如何观察候选人,如何判断候选人所反馈的信息的真伪,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对比和验证等等。
同时,在招聘问题的设计上,惠普也采用业界普遍采用的行为面试法。从应聘者的角度看,面试的问题完全是随机的,而且问题的着眼点都是候选人过去发生过的行为。
有些企业的面试官喜欢问一些很通俗的问题,比如:
你过去做过什么?
你喜欢做什么?
你是否愿意努力工作?
你是否愿意按照上司的意图去做事?
这些问题谁都会问,但是答案的真伪很难识别。
在惠普,我们通常不这么问,不问你能做什么,而是问诸如这样的问题:
你所做过的工作当中最值得你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