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公司: 中国式企业运作与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透明”也应是公司本色
    水的特质之一就是透明,清澈见底。惟其晶莹剔透,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才无做作,不欺瞒,去浮华,才不被假冒,无法伪造;即使蛰伏地下千尺,依然清澈真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其实,我们做人、管理企业,又何尝不应该坚持做到如水一样的透明?

    2005年6月11日-12日,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上,普雷斯科特就“中国进一步富裕的障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面临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方式不那么透明。如果无法制止这种现象,中国的增长就会受阻滞。

    经过分析认为,普雷斯科特的观点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各项改革事业中最困难、最复杂,同时也是取得进展最小的一项事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后,国有企业的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5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718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351亿元,大幅增长59.5%。亏损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利润增长幅度。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垄断问题、失业下岗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现在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话题。普雷斯科特所指的国有企业运行方式的不透明,既包括管理方式的缺乏民主,也包括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比如mbo(管理层收购)过程的“暗箱操作”等。可见,国有企业运作方式的不透明,既损害了公平,也损害了效率,是中国致富道路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然“透明化”的问题,决不止是单在国有企业里面需要加强,在其他各类企业里面也一样值得提倡。要赢得员工、顾客、投资者的信任,领导者必须发扬透明作风。所有的企业最好都该照照镜子,因为从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透明的年代已经来临,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即将掀起最新一波企业革命……

    到底是“见光死”,还是见光以后红得发紫?当企业脱去掩饰其根本价值的信息、不实的扭曲和无效的管理,它们都将不见容于企业。要求企业更开放、透明的呼声,这几年来日见高涨,这股新势力不但带来了企业与各方利害关系人之间的权力移转,对企业领导来说,也正形成莫大的压力与挑战。但与其负隅顽抗这股挡不住的趋势,专家建议,企业不如主动拥抱透明化,把它转化为最新竞争优势的来源。

    但要成为“透明”的赢家,没有这么简单。透明化,决不只是企业基本财务资料的揭露而已。想要锻炼出“标准身材”,企业必须主动从每个层面着手,重新检视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让透明化成为企业的dna。”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