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一海洋: 教你懂得如何调整生活的节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进步就是一直在努力
    2004年5月8日,得知教育出版社准备给我出几本书,便把自己筛选的1000篇短文,约100万字左右,交到了第三编辑室主任王老师的手中。为了做到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王老师组织各位编辑和我先后开了几次座谈会。这些编辑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敏锐。会上除了讨论怎样出好书的问题之外,还提了不少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家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

    问:为什么下力量写了这么多的短文?

    答:主要是为了提高公文质量。1997年我调到省委办公厅,从区长这个行政岗位上改做文字工作。究竟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是个实际的考验。除了精心写好领导交办的公文之外,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全国的秘书类杂志上发表短文,第二个目标是在能看到的各省委办公厅、省委党校的报刊上发表短文,第三个目标是在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的报刊上发表短文,第四个目标是在通俗流行类报刊上发表短文。当时并没想到,由易到难,越写越多。结合工作多为报刊写稿件,无疑有利于提高公文质量。如果说开始写作是为了适应工作的急需,那么日久天长也就成了兴趣、爱好或习惯。

    问:都是利用什么时间写的?

    答:主要是业余时间。我的父母健在,女儿在美国读博士,是全额奖学金,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妻子在国税局工作,是我得心应手的秘书。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的短文无论如何达不到目前的质量和数量。前几年,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为首的生活时间课题组,曾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人的一生时间分配来看,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生命时间的50%,闲暇时间占33%,工作时间占10%,正规学习时间占7%。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仅仅占整个人生时间的17%。简单些说,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2倍。仅每年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114天之多。社会发展到现在,闲暇时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仅次于生活必需时间的第二大时间段。闲暇时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笔不利用就会流失的巨大财富。马克思说:"时间就是能力发展的地盘。"爱因斯坦说:"人之差距在于业余时间。"人类越文明进步,这些至理名言也就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问:这些文章都发表过吗?

    答:大多数在100多种层次较高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其中有一半以上被《语文报》、《今晚报》、《文摘报》、《报刊文摘》、《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知音》、《视野》、《辽宁内参》、《江苏内参》、《广东内参》和人民日报社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等报刊转载,有些被选为卷首语,有些被选编入书,有些被用于语文教学参考,有些在省级或国家级报刊举办的征文中获奖。由于报刊和图书市场的繁荣,特别是文摘类报刊的增加,有些短文,常常被转载多次。加上日积月累的短文具备了一定规模,每年发表、被转载和被选入书的短文数量也增长较快。如果今年不出意外,达到500篇次以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2003年,还侥幸成为《读者》杂志社与全国百名签约的作家、作者之一。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也只能说明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