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本杀手的管理自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对症下药(6)
    到了今天,大家常常在想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企业的老板在必须做出反应时却麻痹了。我不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想反应,而是因为不知该怎么做。就是这么一回事——缺乏战略眼光。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论做后盾,而是不知该如何从最显而易见、最简单、最具优先性的事上让大家取得共识;怎样将眼光放远、让战略实际运用到行动上,又怎样才能将实际行动分工让公司内部的众多员工一同奋斗,这一切没有两下子绝对无法搞定,也绝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设想周全。我开始在为公司诊断时,有很多人都吓了一跳,这表示他们对公司的状况根本一无所知,所以,当我表明必须减少供货商的数量时,他们就认为整个世界变了,完全没有任何前兆。接下来是更细部的规划。打个比方,日产传统的管理方式有一点像是印地安部落的女巫运用草药汁治疗痢疾,而不像是一位带着全副医药设备的医生,运用抗生素或科学的方法对症下药;我们带着全套工具前来,可是站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群茫然不知所措的人。这与抗拒改变无关,最好的证据就是当我们一激活工具,整个环境就自己动了起来,而我猜想,很多陷入困境的日本企业也有雷同的情况,甚至于整个国家本身就是这样。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因为他们丢不起面子,所以固执己见,也因此造成整个环境的停滞不前;这其实是因为缺乏竞争力、技能及缺乏热诚所致。每一件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若没有一点最起码的自信,也不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目标,确实是很难让人有全心投入的热诚。

    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人力的素质,而是在于环境,因为大家都被放置在一个早已经落伍许久的管理制度里。

    在这项计划里,我并不认为日产原来的干部是问题所在,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日产里头,有很多人真的很出色优秀。要说日产有什么竞争优势:日产总部就坐落在东京,所以公司总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优良学府的精英分子。而问题总发生在这些人进到公司之后:最好的人才,若没有适当鞭策、没有人在一旁耳提面命,也没有人为他规划目标,就算具有再大的潜力也枉然,一颗明日之星终将逐渐黯淡。即便是功能最强的活动关节,若是太久不用,也会萎缩。我们有许多具备才能的人才,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被公司赋予真正的任务;当他们在接受训练时,没有人把他们当一回事。我就碰见很多人,他们都跟我说:“我们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提出这些问题了,可是公司高层的管理阶层从来没有给予正面回复,更别提付诸行动了。”当一家公司缺乏强力的政策,意见无法互相分享时,这家公司便会瘫痪、缺乏生气,员工就会像是被抛弃的孤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