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随之迅速兴起了一股淘金热。在浩浩荡荡的淘金队伍中,有一个叫亚默尔的农夫。亚默尔经过几个月的淘金生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器械、财力和体力等方面,与众多淘金者相差甚远,实在难圆淘金发财之梦。因此,他转移目光,另辟蹊径。他发现荒山野谷气候燥热,饮水奇缺,于是决定“弃金找水”。他经过仔细地勘测,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可供饮用的山泉,很快走上了靠卖水发财的致富之路。
有一位商人到桐乡买桐油,但到了桐乡之后,发现桐油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确已无利可图。他准备回家,可又不甘心白跑一趟。这时候他想到:买桐油的人这么多,装油的桶还没有人收购。于是,他将带去的钱全部买了油桶,然后待价而售。果然,不久油桶价格上扬,他赚了一大笔钱。
还有一位商人到南方收购茶叶,但到了茶乡之后,发现新摘的茶叶已被先到的茶商收购一空。这位茶商为自己的迟到后悔不已。但他在散步时突然发现,当地大批包装茶叶的竹篓尚无人问津。于是,他以极低的价格把这些竹篓全部收购下来。当先到的茶商待茶农将茶叶制好后,准备向外地运输时,才发现市场上的竹篓紧缺。先到的茶商只好向这位迟到的茶商购买竹篓。这位迟到的茶商竟抢先赚了一笔大钱。
回报再丰厚的项目,随着蜂拥而上的人群,也会很快失去魅力。再平常的项目,只要率先被市场所认可,也会形成滚滚财源。
市场是一个供求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市场最急需的环节,也是最急需开发的环节。切不可按图索骥,一条道跑到黑。要根据新的情况,寻找新的商机。
很多人错过机会,并不是因为机会没有到来,而是等待中没有发现机会到来,或者机会到来时没有牢牢地抓住它。
机会不仅需要等待,而且更需要发现、创造和把握。机会的根基是实力。
终身难忘的吻
1738年10月,本杰明•韦斯特出生于美国的一个贫苦家庭,是十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1745年,本杰明已经7岁。有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帮助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在本杰明的细心呵护下,婴儿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他被婴儿的美丽吸引住了,用手比画着,好像是要画下婴儿的脸庞。这一切,恰好被母亲看到了。
“你是想画下小宝宝的脸吗?”母亲微笑着问。
“可惜我不会,我画不好。”本杰明为难地说。
母亲指着桌子上一红一蓝的两瓶墨水说:“你还没动手画怎么就知道画不好呢?你应该大胆地试一试。”母亲说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
本杰明拿出一张纸,打开墨水瓶,全神贯注地画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画是画好了,可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很多的墨水,桌子上也一片狼藉。他想,母亲若是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一定会生气的。
出乎他的意料,母亲回来后,用慈爱的目光仔细地端详着那张画,声音颤抖着惊叫起来:“哦,天哪,这简直就是小宝宝的照片啊!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说完后,竟然流出了兴奋的热泪。母亲搂着本杰明的脖子,满怀期望地亲吻了他。此刻母亲的吻,是令他终身难忘的吻。
母亲的鼓励激发了本杰明对绘画的兴趣、热情和信心,简直是越画越入迷。有一天,已经上小学的本杰明在阁楼里专心致志地画画,将到校上课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父亲知道后,正要狠狠地教训他,却被母亲拦住了。她一遍一遍地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从那以后,父亲也开始对儿子另眼相看了。
每当有邻居到他家里做客,母亲总会高兴地把本杰明的画拿给大家看。母亲不但善解人意,而且对图画的见解也很独特。
1763年,25岁的本杰明来到伦敦,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1772年,他成为被英国宫廷聘用的著名画家。1792年,他接替著名的雷诺兹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院第二任院长,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820年逝世。
本杰明一生中画过大量表现近代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其中《沃尔夫将军之死》最有代表性,反响也最强烈。多年以来,他之所以一直受到世人的爱戴,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出类拔萃,而且还因为他非常同情和鼓励那些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年轻艺术家。
每当他回顾自己成功的人生历程,总是一往情深地说:“是小时候母亲的一个吻,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吻定终身。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开明、善于发现并肯定我优点的好母亲,就不会有我的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