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一场乡村鸡尾酒会上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在白葡萄酒和寿司卷上过之后,有5个人开始围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女士说,当地的小学里有位音乐老师正承受着可怕的精神压力。其他客人也随之附和,大家一致同意,给那帮调皮的四年级小学生们教课,足以将人送进精神病院了。幸好,就在音乐老师将继续受到过分赞扬之前,另外一个客人加入了谈话,她说,“你们这些人都疯了吗?那个老师1年里休假的时间长达15周啊!”接着,她指向一位站在人群里、一直唯唯诺诺的医生说,“罗伯特,”她叫道,“你每天都要为病人的生老病死做出判断,你应该不会相信这个悲惨的故事,是吧?”
她的话毁掉了这场优雅的聊天。这位新客人把大家驱散了,人们纷纷向着吧台走去。
坦诚会使人感到紧张。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例子。但是当你探索坦诚的含义时,你实际上是在设法了解人类的本质。数百年来,无数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人们所说的与他们真正所指的存在区别;而哲学家思考同样的问题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了。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南希·鲍尔,她是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一名哲学教授。当我向她请教关于坦诚的话题时,她告诉我,对这个课题,大多数哲学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绝大多数普通人随着自己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得到的认识,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最终,你会认识到人们之所以不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利。如果实话实说,你很容易制造混乱的局面—人们会为真相感到愤怒、痛苦、糊涂、悲伤或憎恨。事情弄糟之后,你可能会不得不自己去平息这场混乱,而这可是件可怕、艰难和费时费力的事情。因此,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缺乏坦诚寻找理由,比如这样做可以不使别人难过或痛苦,或者说一点没有恶意的谎话是友善而得体的行为等。但实际上,南希说,古典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早就曾雄辩地证明过,缺乏坦诚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为了让你“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
南希告诉我,康德还有一种观点。他说,人们往往容易掉入掩盖敷衍的陷阱,也是因为大家都缺乏远见。很多人担心,如果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不好的消息说出口,就要冒得罪别人的风险。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到,缺乏坦诚其实是最糟糕的得罪别人的做法。“康德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南希说,“他相信,如果为了拍别人的马屁而不坦诚做人,那将毁灭彼此的诚信,而且也将由此把整个社会都腐蚀掉。”
我告诉南希,那也会腐蚀公司的事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