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枕边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抓住机会即见缝插针
    阿曼德·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大约于1875年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哈默是3个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就在哈默16岁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篷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抓住机遇不放,还是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剩下了一辆车。哈默的这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当时对他来说却属“巨额交易”,在这笔交易中,哈默考察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独自开创赚钱途径的本领。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哈默在苏联的考察中发现,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们却饿着肚子,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肯定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也由此开始。哈默通过他后来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沟通着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哈默又萌生在苏联办铅笔厂的念头。有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枝铅笔,但商店里只有每枝铅笔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而且存货有限。哈默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需3美分。于是他拿着铅笔去见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的政府已经制订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会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怎么办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执照。”克拉辛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他以高薪从德国聘来技术人员,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在莫斯科办起了铅笔厂。到1926年,他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出口到土耳其、英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获得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