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敌境深,经过的城邑就多,入境愈深,后勤补给线愈长,愈不易:而敌人城邑在我后方,随时都有掩袭我军的可能,事态与战势愈来愈严重,所以叫重地。
什么是圮地:
行军过程中,有山林、险峻阻碍、水草丛生等难以行军的地区,叫做圮地。
圮地,简单讲就是恶劣的地形,不但难以行军,更不宜驻军之地。
什么是围地:
进去的时候,入口狭窄:出来的时候,路途极远,敌军可以寡击我之众,叫做围地。
进去难,出来不容易,这一来,限制了部队的回旋空间。在部队行动困难的劣势下,一旦敌军来攻,即使对手兵力小,我方纵有优势兵力也难以抗衡。这是种容易陷入困境,或被堵死形成包围之势的地形,所以叫围地。
什么是死地:
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地形,叫做死地。
所谓死地,共有两个意义:
(1)地形条件的绝对劣势。比如前有高山,后有大水,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偏偏又有敌军来攻。唯一的做法,就是迅速回击,尽快杀出一条生路,扩大我方的回旋空间;否则,时间拖久了,回旋空间被压缩,则必死无疑。
(2)战势极度不利的绝对劣势。局面为敌军所控制,进退失据,军缺资粮,人困马乏,智穷力竭,眼看着就要成为瓮中之鳖;死战则或有一线生机。不死战则一定战死之绝境。
是故散地则无战。
轻地则无止。
争地则无攻。
交地则无绝。
衢地则合交。
重地则掠。
圮地则行。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前段谈的是九种重要地形现象,接下来谈的,则是面对这九种重要地形的处置、应变原则。
现分别论述如下。
散地的用兵原则:
敌人到我们国家作战,别轻易开打。
孙子进一步解释:
敌人深入我国,因为目标清楚,斗志高扬,一心一意求战,各方面据有优势;我方则不然,因为离家近,士卒会挂念家园,斗志不强,战阵不坚,很容易吃败仗。最妥善的做法是把人和粮汇聚起来,加强防御工事,固守不战;再派兵断绝敌人的后勤补给粮道,让他求战不得,补给不能,就算要在田野掠夺也无所获。等敌人陷入困境时,再以利诱之,就可以有功。如果想展开决战,一定要选择于我有利的地形,设下埋伏;如果无险可设伏,就要采取出其不意,击其懈怠的战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