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军队要能上下同心,同赴艰险,恩是基本原动力,威是基本驱动力;利用恩积蓄能量,依赖威引爆能量,因而产生强大的动能;所以,一定要恩威并施,两者缺一不可。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道自己的部队有作战能力,却不知道对手未必是我打得了的,胜率只有一半。
知道对手的斤两,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胜率也只有一半。
知道自己的作战能力高于对手,却搞不清地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胜率还是一半而已。
知己和知彼是打胜仗最基本的两个方程式,所以,只知己而不知彼,或只知彼而不知己,都只是一个方程式而已,胜利的机会只有一半而已。
但就算知己又知彼,如果碰到险要的地形,却对地形影响成败的因素毫无所知,胜率还是只有一半而已。因为地形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太大了,若是能在争战中先占有地形优势,就能产生我长敌消的效果。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意思就是说,若地形条件好,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一万人。有鉴于此,孙子在必胜原则中,除了知己知彼之外,再加上对地形的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个条件,为必胜再加上另一重保证。
懂得用兵之道的人,任何敌我行动都不会被迷惑:战阵运作奇招百出,随时因利制宜,变化无穷。
所以说,知道自己的能耐,又能清楚掂出敌人的斤两,在先胜而求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危机。
对胜兵的原则无所不知,胜利就会无穷无尽。
知己知彼,除了摸透敌我虚实之外,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功夫,就是主管对部属能耐能否清楚认识,以便因人任事,让部属发挥所长,收取最大边际效益。
反之,若主管对部属认识不够,因为识人不明,把不适任的人摆在不适当的位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招致严重后果。
错用马谡诸葛亮失街亭
三国时代的蜀国马谡,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式人物。刘备看清了这一点,临死前叮咛诸葛亮:
“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宜重用,你可得小心谨慎。”
但诸葛亮认定马谡是个大才,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一次伐魏行动中,舍弃魏延与吴懿两个较适任的阵中宿将,而以马谡担任先锋要职;结果在街亭一战中,大败于魏国大将张郃,弄得蜀军进退失据:诸葛亮无奈之余,只好退兵,草草结束了这次的军事行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