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看一个反面的例子:
主帅知将之能将领尽其所能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中阶将领,经常随着曹操四处征战。
有一次,于禁带着部队行军途中,碰到十几个人,衣不蔽体,身上伤痕累累。于禁问怎么回事,回答被青州兵打劫,青州兵就是先前被曹操收降的黄巾贼。于禁听了很生气地骂道:
“青州兵也是主公的部属,怎么还在做贼!”
立即率队找青州兵兴师问罪,青州兵受到于禁一阵教训,跑去找曹操告状;于禁回到大本营后,并不立刻找曹操报到。有人提醒他说:
“青州兵已经投诉你了,还不赶快求见主公,好好为自己辩白一番?”
于禁回应:
“我们现在战地,敌人随时会来攻。我刚回营,不先部署准备,万一敌人来袭怎么办?曹公是个有智慧的人,一向深明事理;我没做错什么,有什么好辩白的?”
把部队安置妥当后,才去见曹操,并把事情经过简单报告了—番。曹操听了,对于禁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不但不罚,还给他升了官。
一个好的领导人,能让手下能员出人头地;即使部属偶而不按规矩办事,只要行事得宜,也不会墨守成规,轻言惩处。恰恰相反,而是把这当作部属应变与处事能力的考验,能过关,就能出头。
曹操能在极度混乱的汉朝末年脱颖而出,不墨守成规,知人善任,绝对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将领懦弱无能,不能严格约束士卒;训练不实,教导不明,以致吏卒生活作息不依常度;战阵不遵号令,队形混乱,举止轻率;这叫乱兵。
柴荣以霹雳手段整饬军纪提升战力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由于诸侯割据,全国陷入混战,地方根本不听中央号令,上行下效,下级逮着机会就造上级的反。士卒呢?更是有样学样;一打仗就伸手要钱,拿了钱也未必拼命,只是装装样子。战场上刀枪无情,稍不小心,伤了身,赔了命,可划不来。面对这种乱象,将领也没办法,自己本身无能更无德,下属的毛病都是向上看齐的结果。
因为将领无能,士卒水准低劣;所以,五代十国大都是短命政权,隔几年就换人当老大。
这种乱象,一直到了后周世宗柴荣,才有了改变。
柴荣当了皇帝之后,励精图治,革除各种乱象,为统一中国,积极做准备。
有一次,柴荣亲自领兵征伐北汉。两军交锋没多久,后周二名将领樊爱能、何徽首先怯阵,扔下部队,只带了少数骑从逃离,后周军阵脚顿时大乱。正在这个危急的时候,柴荣不但沉着不乱,还当机立断,率领几十骑出阵冲杀;后周将士看到皇帝亲自出马,顿时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终于打了一场大胜仗。
战事结束后,柴荣立刻把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临阵脱逃的大小将领全部处斩。
在柴荣的严格整饬下,部队的所有恶习全部清除一空;后周大军成了五代中素质最好,战力最强的部队。在柴荣的率领下,南征北讨,打了不少胜仗;若非柴荣早死,历史将被改写了。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将领不能分析敌情,判断敌我形势,以少数兵力对抗多数兵力,以劣势抗击优势,部队不能精选劲卒编伍,这叫北兵。
北就是败逃、败北,所以北兵,也可称为败兵。
料敌是胜敌的第一要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彼就是料敌的基本功课之一。一个将领既然不能料敌,更不可能带领部队“以少合众,以弱击强”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