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会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地形有不利于处军的所谓六害:
绝涧前后险峻,水流横在面前,阻绝人行。
天井:四面高峻,极易汇集水流,形成天然大井。
天牢:三面环山,进去容易出来难,活像天然牢狱。
天罗:草木深密,难以用武施为,活像天然网罗。
天陷:低洼湿地,人车难行,像是天然陷阱。
天隙:地多沟坑,又深又长,像是天然缝隙。
碰到这些六害地形,要尽速远离,千万不能靠近。
我方尽量远离六害地形(吾远之),但想办法让敌人陷入六害地形之中(敌近之);当我方迎战敌军时(吾迎之),让敌人处在背后有六害地形的劣势下,与我交战(敌背之)。
当行军碰到下列地形时,一定要详细侦察,加强戒备。哪些地形呢?
险阻:高低不平,难以行走,大军不易移动。
潢井:地势低下有水池,受攻击时,不易守,又难回击。
葭苇:杂草丛生,足以蔽人之地,使我状况不明。
山林、翳会:山林是山中树林,翳会是指草木茂盛之地,这种地形最有利于埋伏。
碰到这些地形,要特别侦察,保持严密戒备,因为这都是容易埋伏受突袭的地形。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从以下“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到“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共计三十二种相敌法,分成五个段落,分别解说。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这里的静,不只是指安静,更指没有明显的攻击行动。
险不是危险,而是指有利于战势的险要之地。
敌人距离我很近,却没有展开攻击,是因为据有于战势有利的险要之地。
敌人据有险要之地,表示对手有地形优势;因为有地利做依恃,所以敢于近身而又无所行动;目的是要我进攻,以诱我入其网罗,故不宜采取攻击行动。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主力在远处,又派出小股前锋挑战,目的自然是引诱我出击;我一出击,对方又回师;不是中途有埋伏,就是得面对后方的敌军主力;碰到这种阵势,不宜出战,以免上当。
其所居易者,利也:
易指的是地利。居易是说敌人据有地利。
利的意思是好处、有利,但这是对敌人有利的利。
为什么对敌人有利?
因为敌人据有利于战势的地利。地利是争战双方都会拼命争夺的致胜重点,我方若为了争地利而抢攻,很可能会在敌人的地利优势下无功而返;所以,面对据有地利的敌人不宜强攻,因为于敌有利,而于我不利啊!
以上三项是“地形中之兵形相敌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