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不知道邻近诸国政治动向,不能与其结交,以免邻国趁我与敌交战时,出兵来攻,因而两面受敌。反过来说,若知道邻国政治动向是对我友好,就可以与其交好,以为必要的奥援。
邻国的政治动向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出兵打仗是为了利益;同样,出兵打仗也隐含了危机,除了败给交战国之外,一旦邻国趁虚而入,则我方危矣!所以,出兵之前,有必要把邻国之谋摸出个底来。
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诸侯也可指的是交战国,若不知交战国的底细、图谋,则不宜出兵与其交战,以免失于知己不知彼,胜负各半的危机。
险阻:指高低不平,不利行军作战的地形。
沮泽:指的是水草丛生的沼泽之地。
不熟悉行程中的高山丛林、地势好坏、水草丛生沼泽地带等各式地形者,不宜行军。
地形可以影响战争胜负,这是基本兵家之道。在我方行军过程中,当然要把沿途地形摸个清楚。山林、险阻、沮泽等地形,对行军极为不利,不但延滞行程,还可能遭受袭击而无力反击,碰到这种地形,自然要避开,反之,若熟悉地形,而又知道敌人在其中行军的话,则机会就来了。
古文中的乡,通“向”。
不用向导,不能得到地利的优势。
所谓向导,就是熟悉当地地理环境的人。用这种人带路行军,非但可以避开险峻不利行军的道路,也等于是避开危机;抑有进者,甚至还可以在我知敌不知的情势下,借地形致敌、胜敌。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兵道是在诡诈的基础下成立的,敌人是可以利益诱惑而调动的。兵势时散时聚,千变万化,灵活运用战术,才是胜敌之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