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敌之败 刘邦扫灭英布
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开始兔死狗烹地杀功臣。首先“中奖”的是武将中位居一、二名的韩信、彭越。位居第三的英布看到韩、彭因功高震主而送命后,心中也开始产生疑惧;与其等你来杀我,不如我先动手,于是发兵造反。
刘邦找来谋士薛公间计,薛公说:
“英布若使出上计,则山东就不再是汉家天下;使出中计,胜败之数不可知;若是出下计,陛下就高枕无忧了。”
接着又说明何谓上计、中计、下计;然后笃定地告诉刘邦!
“英布是当年在骊山当苦力的囚徒,现在当了国王还不满足,又想当皇帝;这种人是小鼻子、小眼睛的自私鬼,从来不会为后人、为老百姓想,一定会出下计。”
英布起兵造反时,曾自信满满地对部将说:
“刘邦年纪大了,厌恶兵事,一定不会来;但他的将领中我怕的只有韩信与彭越。如今这两个人都被他宰了,其他人都不是对手!”
薛公算是把英布看穿了。英布后来的行动,全被他料中,全被他掌握,真的采取下计;而且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领兵来战他的,居然是他以为年老厌兵的昔日大老板刘邦。
一场大战下来,英布大败,只带了一百多人逃亡,最后在一个乡间小地方被人诱杀而死。
当初,英布造反的消息传来时,刘邦很紧张地召集诸将会议,劈头就问大家:
“英布造反了,该怎么处理呢?”
显然连刘邦也对英布颇有顾虑。道理很简单,英布是名能征惯战的悍将,无论在楚在汉时都曾立下不少功劳,算是个并不好对付的厉害角色。但诸将们的反应似乎有点太轻松、太简单了:
“派兵打啊!把这小子抓起来活埋,还能怎么着!”
但刘邦到底是个能创基立业的开国之君,知道事情快没这么好办,于是找来对英布了解极深的旧楚国令尹询问。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叛将,还要这么大费周章,最重要的原因是,先了解对手,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
楚令尹的回答让刘邦稍微放了一点心:
“英布之所以造反,不难理解;韩信、彭越与英布,三人功劳差不多;现在韩、彭二人被杀,英布担心下个就轮到他,这是因恐惧而反。”
知道英布造反并没什么远大图谋后,事情就好办了些。接着薛公又详加分析英布,认定英布素无大志,一定会采取注定失败的下策。这一来,让刘邦掌握了“不失敌之败”,决定亲征,终于扫灭了英布。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