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剖析孙子战略体系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篇 计(3)(2/2)
    戚继光军纪破敌

    明代的剿倭名将戚继光,面对战力甚强的倭寇,能屡战屡胜的原因,除了军队训练有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戚家军的军纪是出了名的严格。

    有一次,戚继光又在浙江台州和倭寇对上了。一番厮杀之后,倭寇逐渐不支,便将抢来的金银财宝散落于地,企图引诱戚军捡拾,以瓦解戚军的斗志,再回马攻其不备。

    但倭寇没想到戚家军和其他明军不同,军纪极为严明,不但没人理会,反而在财宝的诱因下,愈战愈勇;因为他们知道,打胜了就有好奖品;最后倭寇溃散,全数被歼。

    朱温拔队斩提升战力

    利用最严厉的军令提升战斗力最有名的例子,是五代十国的后梁创业主朱温。

    唐末五代初期,是中国历史上道德沦丧最严重的时代。

    当时的人道德感极差,凡事向钱看,不讲道义,更不管伦理,而以下犯上的事更是显稀松平常。

    一般人如此,军人更离谱!

    一打仗就伸手向上级要钱,没钱就不打;打了也不肯尽心拼命,弄得军队素质低劣无比。

    朱温看透了这一点,发明了一招所谓“拔队斩”。

    方法很简单!任何一个战斗编制里的最高主管战死,则其所有部属,不分阶级高低、人数多寡,一律斩首。因为部属不够尽心,不够拼命,不能保护长官;这种部下留之何用?不斩何为?

    这招一出,果然没人敢再取巧打混。相对于别人的军队而言,朱温的战力就是比较强,而朱温也凭这一点,削平江南群雄,坐上了龙椅。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兵众孰强,指的是有形的条件,比如兵员的数量、兵器的好坏等。

    士卒孰练,指的是严格训练的基本素质,是否中看又中用。

    然而兵众再强,士卒再练,没有分明的赏罚,是不可能把这二项优势激发出来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打混就能饷照领,命照保,官照升,干嘛拼命?

    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拼了命立了功,却有功不赏,又干嘛拼命?

    赏罚分明就是根据这样的人性特点而设计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