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条 唯一有效战略
——一招鲜,吃遍天
很多人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奉为圣经,认为只要付出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把成功看作是大量细小的努力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走入了误区。做对的事,努力才会有效果,而在各种场合中,通常只有一种举措会产生重大效果,因此,围绕着这个关键的点展开努力,才会产生重大效果,也就是要努力到点子上,即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为什么很多人忙碌一生一事无成?另一些人同样忙碌或并不怎么忙碌却能成就一番大业呢?一个普通农民付出的努力可能比明星还多,却没有后者成功,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努力没有在一个能够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后者的努力发生在能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人生中处处充满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事例。
人生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一个人的一生往往因一事而成名、成家、成功。发明家因一项发明而名垂青史,科学家因一项科研成果而誉满全球,艺术家因一件艺术作品而流芳百世,运动员因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而享誉世界,电影明星常常以一部影片走红,武林高手常常以一剑封喉……
譬如,一个作家往往以一部作品成名、传世,代表作往往也是成名作,而代表作往往只有一部甚至一篇。如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传世,罗贯中以一部《三国演义》传世,施耐庵以一部《水浒传》传世,吴承恩以一部《西游记》传世,司汤达以一部《红与黑》传世,徐迟甚至以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传世。他们当然不是只做了这一件事,他们都做了很多事,也写了不止一部作品,但是,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就是这一件事、一部作品。很多作家成名之后就很难写出超过其成名作的作品来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努力只有围绕着上述那个点展开的,才是最有效的,其余的努力都没有产生重大的效果。
又如,一名歌手往往以一首歌出名。如香港歌手张敏明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我的中国心”一炮打响,此后尽管他再未露面,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20多年,但是2005年他在美国再次登台,唱的仍是那首“我的中国心”,依然受到中国歌迷狂热般的欢迎。费翔也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歌“故乡的云”一炮打响的。换句话说,张敏明和费翔只需要做一件事——在那个年代的春节晚会上唱好了一首歌,而且只需唱一遍,这一辈子就成功了。所以,他们的一生实际上只需要在这个点上努力就够了,其它的努力都没有产生重大作用。
当然,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拿张敏明和费翔来说,看起来他们的成功非常简单,只不过是在一个春节晚会上唱了一首歌而已,实则相当不易。首先你要在20世纪80年代上春节晚会,因为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春节晚会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而要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必须具备一流的水准,可谓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其次,“我的中国心”也罢,“故乡的云”也好,这两首歌必须曲谱得好,词写得好,意境还要好,能够表达出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既感人肺腑,又优美动听,而且他们俩还要唱得好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一炮打响,一夜成名。看起来这么容易的一件事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如果你在各方面都努力,能有突破成功的那一天吗?
很多作家、奥运冠军、文艺明星、企业家学历不高,受的教育也不完全,往往数理化一巧不通,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了自己最容易成功的那一个点上了——作家集中在写作上,奥运冠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文艺明星集中在文艺方面,企业家则一门心思用在赚钱上,然后取得了成功。
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要去做各方面的面面俱到的努力,你要寻找自己最容易成功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
企业经营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