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笑话: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但有一条件,你在得到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敌人将得到你所得到的两倍。”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和第二个愿望都是得到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就是“将我打个半死”。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也说明了人们你死我活的竞争意识是多么强烈,即使挨皮肉之苦,也要给敌人更大的苦头,致竞争对手于死地。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这样的例子。有一对夫妇要离异,根据法律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的财产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车、房。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地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和房以几百美元低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到利益,丈夫也损失一大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搏击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也绝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强。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往往选择的是搏击,即使拼个两败俱伤也再所不惜。其实,在搏击的过程中,如果能以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敌人,对待你的竞争对手,即在搏击中宽宏大量,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既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可能对你自己也会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宽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如果有一天狭路相逢,既使有一天他势旺你势弱,他也会有一定的报恩之心,同样也会放你一条“生路”的。其实搏击中的宽宏大量,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同时还可能“不打不相识”,化干戈为玉帛。
在我国古代其实有很多化敌为友,以宽容来打动对手,以“情理”服人的佳话。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喜人。而楚亭的人均疏于管理,结果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着月色,偷跑进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宋就对他们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要过去再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渐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表示自责,亦以此酬谢。从此,两个敌国变成友好邻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