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中国人管理系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节 《易经》管理的三个重要原理(2/2)
    中国人俗话常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即将迎来好运。但否泰间的转化决不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人们只有在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并加强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否”转为“泰”。因此对企业管理来说,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 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

    可以说,否泰原理就是“沟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3.3  损益原理

    简单地说,“损”就是受损失,“益”就是得好处。关于损和益的关系,中国人早就加以探究过。在《易经》中,把损和益分别解释为:损——损下益上为损; 益——损上益下为益。以治国为例,《易经》认为:贤明的国君,宁肯自己少享受一些,也要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这样国家就会兴旺;愚昧的君主,不顾老百姓的疾苦,搜刮民间财富以供自己挥霍,这样国家就要衰亡。如果把国家换成企业,把君主换成管理者,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要优先照顾下层职工的利益,尽量让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多得实惠;上层领导少拿点报酬,老板少得点利润,归根到底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损”就转化为“益”了。

    此外,损益原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求组织从上到下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尚书》里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通俗地讲,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它实在是鞭策中国人始终奋发向上而永不骄矜自满的至理明言。

    总而言之,损益原理就是利益驱动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就会使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大大增加,自觉地信服领导,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