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中国人管理系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节 《易经》管理法则
    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易经》,字里行间处处都闪烁着管理智慧的光华。《易经》堪称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具有深刻而实用的管理哲学思想,具有通变而不乱变的措施,可以协调管理者的行为,调节管理者的管理功能。运用《易经》的管理法则,人们就可以通达变化之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时空),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情得以顺利地发展。

    《易经》的初始结构是八卦,传说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在六千多年前创造出来的。八卦最初所代表的,同样是天地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八卦是指: 乾为天、 坤为地、 兑为泽、 艮为山、 离为火、 坎为水、 震为雷、 巽为风。八个符号代表四对彼此具有某种对称性质而以和谐共存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构成宇宙自然系统。古代先哲舍去这些自然物(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而抽象出其中有哪些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的属性,如阴阳、刚柔、动静、虚实、上下等。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出现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机盎然。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否则,就要及时加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