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事物,人皆有是非之心。可以说,中国人是具有很强的是非观念的群体。然而要绝对分清事情的是非却是很困难的,是非为什么难以分辨?主要是“时空”在作祟。任何事情,总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只要时空一改变,是非的准绳就会随之而变化。中国人最了解这种关系,所以任何问题,中国人大多都觉得“很难讲”。
“很难讲”的确是事实,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听起来又似乎“怎么说都有理”。中国人喜欢说:“话都是你说的。”意思是“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都有道理”。
聪明灵活的中国人
中国人做事崇尚堂堂正正、讲求“名正言顺”,因此凡事总喜欢争辩一个是非曲直。面对同一桩事情,人们往往分成截然相反的两方,而且双方偏偏都还理直气壮,甚至让局外人都觉得难以决断:这件事到底孰是孰非呢?原来,中国人最会为自己的立场找理由,而且都喜欢找理由。再加上我们头脑灵活,随手一抓,就有一大堆理由,怎么找都找得到,怎么抓都抓不完。不管是歪理也好,正理也罢,反正正反两方都能各执一理、振振有词。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判断是非?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耐。在这方面,中国人的能耐还是很厉害的,他不仅能分清是非,还能求得圆满。原来,中国人的方法,是“站在很难讲的立场来讲”,而且在“两选一”之外,出奇制胜地来个“二合一”,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感觉。中国人的脑子一向都很灵活,所以我们的头脑中绝不是只有一根筋,不会转不过弯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是非的判断,当然也不会那么拘泥、呆板、固执。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辩证的观念,把原来“相反”的东西“相成”起来,获得相当圆满的是非判断。由此看来,中国人不是分不清是非,而是从不就是非问题轻易下结论,显得头脑很活络、会拐弯。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样做圆滑透顶、不足为训。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头脑僵化的表现。其实,中国人脑筋会拐弯儿,绝对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七弯八绕的,因为万一弯得过分了,便会在脑筋中拧成一股乱麻,永远也纠缠不清、转不过来。当然,转动的方向,有正必有反,我们深切盼望,大家的脑筋尽量向正道去转。实际上,正道、反道有时也很难分辨,因此才产生了“合理化”的难题。中国人当然想“一切求合理”,问题是“合理”的标准却很难评判。你看合理,我看不合理,究竟谁合理?
在变动中求得合理
中国人的脑筋灵活变通,是一种变动性的表现。倘若变动得不合理,中国人当然不接受;但如果变动得合理,人们就自然能够接受了。俗话说,“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究竟孰是孰非?其实判断起来很简单:无论孰是孰非,只要合理便好。
既然是非是经常变动的,而且变动的目的是为求合理,因此难免产生一些“不合谐”,使得“一致化”现象不易被接受。
如果人的“一致性”相当浓厚的话,那一定会使团队精神高昂但多少也抹煞了人的个性。中国人也强调“一致性”,不过它往往站在“变动性”的基础上,有时一致性很高,有时却不然。例如企业中,常有高层领导深入基层巡视,员工便提高警觉性,步调一致,合作无间。中层领导率领众人表示欢迎,也是整齐划一而且铿锵有力,表现得士气很旺盛。但如每每如此,大家很可能会越来越觉得乏味,到后来无非是应付应付而已,甚至转化为不满或厌恶。
强求一致性往往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牺牲,很难为众人普遍接受。不过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大家行动和观念一致,那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任何时刻都希望大家记取一致性,大家就很难想得通了。我们要求员工团结一致,必须考虑某些心理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老板的理念,究竟公不公、诚不诚、正不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