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谁劫持了中国证券市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2节 左手与右手的战争(2/2)
    继2001年10月暂停国有股减持之后,监管层又连续推出降息、降低印花税、降低佣金以及市值配售。

    这还不包括管理层发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独家救市方法,比如出席各种有明显倾向的座谈会。利好一个接一个,力度一个比一个强。只可惜,市场的反应令管理层大失所望。

    如果大家注意到,每一项利好政策都是选择在市场走势恶劣,大盘濒临技术破位的时候发布,我们就能够体会管理当局救市心情之急切。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甚至被投资者讥讽为“看盘式监管”。意思是说,管理当局的政策已经完全被市场走势所左右,其角色转化为了一个市场操作者。只不过,管理层操作的品种不是股票而是大盘。这种作为,与监管当局言之凿凿的市场化精神,相距又何止以道里计。

    无疑,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实验已经失败,中国监管当局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急速退却。同样没有疑问的是,这种退却并不是由于新一代领导层对市场化缺乏足够的决心及诚意。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悲剧呢?

    前面我们已经反复提到,作为“5·19”行情的一个副产品,中国股市中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利益集团。考虑到他们主要的盈利模式,我们将它称为庄家集团恐怕更为合适。除了准组织化、游说能力强大之外,这个庄家集团还具备另外一个新特点:其挟持的公共资金之巨已经足以影响宏观的金融稳定。这个迹象在市场崩溃时期表现得如此明显,以至于有人口无遮拦地喊出:救市就是救券商。然而,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远远不是券商这个概念所能涵盖。券商那点资本金,亏完了不过600—700亿,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通过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输入到股市的资金,已经足以或者接近引发一场内生性的金融危机。这可能才是“救市”的要害所在。在市场无情的崩溃面前,袖手旁观就等于放任这样一种前景:一连串的金融机构破产,并进而影响整体的金融稳定。而这种不祥的后果,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发生的概率更高。而2001年下半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形势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可怕的背景。这完全是一场左手与右手的搏斗。

    在左手与右手的战争中,中小投资者除了离开这个市场,他们在这个市场中的惟一命运将是:在各种各样神圣利益的名义下被吃掉。也正是在这样的逻辑指引下,我们以为,只要条件许可,类似“5·19”这样的“做局”行情仍然可能重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