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华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白天”不懂夜的黑:危机背后的危机
    · 华为危机背后的危机是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危机,仅知道这个道理不行,下定决心去改才叫认知

    · 但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数字的乘除完全是两回事!企业管理就像华为的交换机

    · 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说管理成长,华为也在说不要穿上“红舞鞋”,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家还是管不住自己对扩张的

    华为危机背后的危机是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危机,仅知道这个道理不行,下定决心去改才叫认知,相当于“knonize”的区别。华为的危机在制造出来后又因为时间的拖延而被大大加深了。我所说到的一定范围内的人心浮动、人浮于事,以及整体性的人满为患,我相信华为肯定也看到了,可就是不改。否则,大家就看不到我如此多的关于危机的文字了。我说的危机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如果从近两年的某些管理思想和战略决策来看,我觉得华为有很多需要检讨的地方。还说2000年大规模扩张的问题。华为大规模招人是一贯的,1996年之前的事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我想1996年人员总量就有3500人,1996年之前华为发展一路坎坷,人员进进出出也很频繁,因此那几年招聘的人数肯定不会少。1996年之后,更是以3000人、5000人、10000人这样的数字在社会上横扫千钧。销售计划也是,今年50亿,明年就是100亿,后年就是250亿。其实所有人甚至包括他自己也都知道有些指标根本完不成,运营商的计划明摆在那儿的嘛。可明知如此,还是要签责任状,每年完不成计划,但每年还是要把大包扛下去,名为“压强原则”,实际上是不是盲目做大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按理说,2001年冬天真的来了,任正非也隆重地推出了《华为的冬天》,可华为做大的意识还在膨胀。有追求是好事,但成功的企业一定是长短结合,收放自如的,哪能时时刻刻都端着刺刀冲锋啊。如果没有这两年来华为优秀人才结构性的流失,我敢肯定华为的总人数还要上升。去年华为的海外市场大约销售了40亿人民币,可由于高昂的费用,利润很低,某个地区部更是累计亏损了5个亿。任正非今年要求向海外直接输出1000名销售人员,其中欧洲400人。华为的海外销售人员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一年要往兜里塞20万元人民币甚至要多得多的主儿啊!更不要说还有庞大的行政资源平台需要搭建。这么多人在那里是不是真的有用呢?有些销售人员在国外根本就是睡觉、上网打游戏,难得见上客户一面,即使有的销售人员忙得死去活来,但大多都可能是在做无用功。高层关系搞不定,你把交换机镶上钻石也没用。

    当然,任正非以及一些海外市场人员会说,市场机会很多,不抓住有些可惜。任正非在2002年的一次电视会议上说过类似的话,说朗讯等公司把人撤走了,而我们坚守阵地,结果就把他们遗弃的地盘抢过来了。我个人觉得,这种想法不正确。按照任正非的逻辑,比如一个小运营商,如果有两个销售人员去做,一年也有1000万的销售,利润有200万,两个销售人员却只有100万的工资和费用成本,算起来是赚的,那干嘛还不到处撒网呢?于是,你就会看到全中国只要是城市的地方就有华为人出没,华为更是恨不得把红旗插到与中国建交的所有国家去。截至2002年,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和32个分支机构,华为实际上的触角比这还要广。

    但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数字的乘除完全是两回事!企业管理就像华为的交换机,用户线、中继可以一点一点地往上加,但加着加着你就发现要扩主控了,扩主控就是相对复杂的事情,可能要加一个柜子,甚至可能还要再建一组配套系统。

    记得前文说到华为小灵通手机的战略问题时,我说了一个词:剑走偏锋。我不是一个企业家,不懂战略,可我不明白华为怎么能把小灵通的战略定位为打击某个竞争对手呢?有人说:小灵通的成本很低,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我说不对,华为本来就在移动方面没有自己的地位,小灵通更是被别人耻笑。你如果做,你就像模像样地做出来,让别人觉得华为当初只是一念之差。现在,假设你失败了,人家客户哪知道华为是骚扰别人的战略啊!人家只会认为华为的移动真是不行,产品出来一个死一个,难道你还能向客户解释你的“骚扰战略”不成?

    战略,要针对竞争对手是没错的,但是阻击对手不是目的,发展自己才是关键,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话说回来,市场是残酷无情的,甚至是要兵戎相见的,说骚扰本身并不过分。但是华为的小灵通和竞争对手相比还是个小弟弟,怎么能以一个领先者的姿态来骚扰或阻击别人呢?无论是骚扰,还是阻击,都不适合华为的小灵通手机,因为它的身份太特殊了,其他的产品或许还可以。但愿是同事们误解了任总的意图。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说要管理“成长”,华为也在说不要穿上“红舞鞋”,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家就是管不住自己对扩张的。成长是快乐的,特别是那些对企业有特殊感情的,把企业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看待的人,没有一个不希望它尽快成长的。

    正因为如此,“知”和“行”在这层感情的冲动下难免就会分道扬镳。我们每个人在做父母之前,没有谁不说以后要让自己的小孩子自由地成长,但你看看那些肩上背着小提琴、手里弹着钢琴、脑子里还在想着奥数的孩子们吧,他们难道都是“糊涂父母”的子女?

    许多错误,就是如此这般在客观地发生着。

    汤师傅茶馆:讲点义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