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的“补充”保险,就是在员工工作的时候就把你养老的钱发了
· 我们以后一定要买大阳台的房子,这样如果钱发霉了,就把钱放在上面晒
· 任正非比这做得还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
· 一个有钱的老板却舍不得给你钱,他说给你什么,你都不要信
“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这是华为在其《华为公司基本法》中说的话。这实际上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是做大事的人。
如果就具体的管理政策而言,我始终觉得任正非的高收入政策是华为公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有人肯定会说,他有钱啊!
在公司初创或者效益一般时,很多老板做的是什么?自己多捞点,否则自己开公司为了什么?等他赚了钱了,你不要以为一个人成了有钱人,他就会主动把钱分给别人,相反,很多人敛财的更强了。任正非两者都不是。
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和员工一起共患难。等华为有钱了,他又鲜明地提出“利益共同体”,他甚至有个形象的说法,“带兵打仗,哪能不给士兵几两烟土钱。”
他说了,还真的是这么做了。就一个群体而言,华为的高薪是中国其他任何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前不久,状告华为的前北京研究所所长的股票是354万股,不要说他还有不少于50万的工资和奖金,每股70%的分红,他的年收入是多少?而他,其实还不是真正的核心层面的人物。
华为比这做得还要好的是,它甚至发了很多员工都没想到的钱。华为从1996年就开始发相当于工资15%的“补充”保险(华为称为安全退休金),并且每隔两年便直接打到你的银行账户上去。所谓的“补充”保险,就是在员工工作的时候就把你养老的钱发了。请问有几家公司给员工发过这种保险?我想很多公司觉得给员工交社会保险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吧!华为公司有几个人想到华为能在2002年把股票价格从每股1元涨到2.64元?有哪个公司的股票分红可以达到70%?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不仅发当前的,从制度上、从人情上完全可以不发的以前的钱,华为竟然还主动补偿给员工。没有实行安全退休金制度以前的钱,也按现在的标准补发,比如1990年进公司的人,可以再获得6年退休金的补偿。华为在2000年时,曾主动给一些当时是骨干人员但此前股票较少的员工补了一笔股票。华为不补给你,你能怎么样?再说了,今年你是骨干,以前你是普通员工,什么时间办什么时候的事,完全可以说得通。要知道,仅这一笔就是十万、几十万以上的收入,相当于白给呀。
人最怕的就是承诺,因为兑现不了往往会自找麻烦。任正非在创业初期说:我们以后一定要买大阳台的房子,这样如果钱发霉了,就把钱放在上面晒。人家说到做到。
有很多人曾经问我,你们出来后,华为能不能把股票的钱给你们。我以前说能,因为我没有听说过不能的。但现在我可以大声地告诉你:完全能!我在辞职后,所有的工资余额立刻打到我在杭州的账户上,公司股价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华为就把股票按照最新的价格全部兑现到我的账户上。要知道华为2002年的效益并不怎么好,现金流也不充裕。
所以,我颂扬华为不仅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而是我觉得能给我承诺,给我兑现承诺的公司是值得信赖、值得颂扬的公司。
任正非比这做得还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在中国,亲自一手创办、一直担任总裁、在华为威望无人能及的民营企业的老总,他的股份只有5%。你还能说什么呢?反正我是无话可说。据讲,华为有个副总裁在华为做了时间不长后离职,因购置别墅向任正非借钱,任老板自己掏腰包给了他100万!
即使我现在是辞职人员,即使我要写一本有很多批评华为内容的书,我还是深深地佩服华为和任正非。我和几个华为的辞职人员在一起聊天时都说,华为最后的成败定与天,定于地,定于未来的华为人,但华为和任正非在过去和今天取得的成就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因为做企业,做大企业,做世界级大企业,要靠一种大气,没有大气怎么会有战略呢?战略是要高瞻远瞩的。不大气的人,没有资格做企业家,不大气的企业,终究也做不了百年老店。
任正非和员工利益均沾是大气,主张以分配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是战略,而且是大战略。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华为既自主研发,又给员工发这么多钱,而利润还能排在百强之首?这就是大战略。
我们不理解葛朗台是吧?我们不理解有的人贪污1000万为什么不收手,还要拿1个亿吧?不要不理解,换你我试试,不一定比别人好。这是人性啊,是根深蒂固的自私的人性啊。没有多少人可以突破,虽然我们都可以侃侃而谈,指指点点。
伟大和平凡的区别就在于此。
一个有钱的老板说:我虽然给你的钱不多,但我可以给你很多发展的机会。听我说,不要相信他。你可以反问他:那您为什么要挣这么多?您是不是就不想“发展”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