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书论及的500年历史中,还可以得出另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即为争夺欧洲或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大规模联盟战争的最终结局,与双方动员的生产资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反对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18世纪大规模冲突,以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证明了这一点。一场令人烦恼的长期战争是检验双方力量的试金石。随着战争的进行,交战各方资源的多少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过,我们应该既做出上述概括,而又不陷入错误的经济决定论的罗网。尽管本书作者对追溯500年世界事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兴趣颇浓,但并不是说,经济决定一切,各国的成功与失败都出于经济原因。大量事实证明,还有其他多种原因,譬如地理位置、军事组织、民族士气、联盟体系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对各国的国力起制约作用。例如,在18世纪,荷兰“联合省”是欧洲最富裕的地区,而俄国则最穷。可是,荷兰却衰败了,俄国却兴起了。个人的愚行(如希特勒的)和高超的作战技能(16世纪的西班牙步兵团和20世纪的德国步兵都很善战),都是决定战斗、战役胜负的重要因素。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场大国间(通常是联盟间)的长期战争中,胜利往往属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一方,或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就像西班牙舰长们过去常说的那样。本书述及的许多事实都将证明,这个重要意见虽然具有讽刺意味,却是正确的。正因为五个世纪以来大国的国力与经济力量相辅相成,弄清目前经济与技术发展趋势对当前力量对比可能产生的影响才有意义。这并不否认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必须在既可提供机遇又可限制机遇的历史环境中创造历史。
一篇较早论述本书探讨的问题的论文,是普鲁士著名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1833年发表的评论“诸大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兰克考察了西班牙衰落以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并试图说明为什么一些国家崛起后又逐渐衰微下去。在文章的结尾,他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形势,以及法国发动拿破仑战争想称霸欧洲的企图失败后发生的国际事件。在审视各大国的“前途”时,出于历史学家的职业习惯,他也踏入了预测未来这一无法确知的领域。
写一篇论述“诸大国”的文章是一回事,而写一本关于“诸大国”的书则是另一回事。我原来的打算是,写一本薄薄的“文章式”的书,因为我认为,让读者了解(可能只了解一些)有关各大国不断变化的发展速度的背景知识,或各大国面临的地缘战略问题就够了。当我开始寄出本书的前几章征求意见,或与有关学者谈论本书的主题时,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那就是我的推测错了。读者需要更多的、更详细的背景知识,因为他们得不到有关各大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参考材料。正是由于经济历史学家和军事历史学家都尚未涉足这一领域,这方面的资料才较少。如果说在书中加进详细的背景知识材料有道理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填补了大国兴衰史中一个重要空白。
出版说明
《大国的兴衰》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撰写的《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学术巨著。自1987年问世后,震荡美国政界、学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是一部颇有争议的畅销书。
我国求实出版社1988年首次引进《大国的兴衰》中文版。其间,书稿翻译由陈景彪组织,军事科学院外军部、中国社科院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央党校历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外交学院的研究员合作进行。为了保存学术资料,以及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回顾,对未来作出更具责任感和科学准确的预测,时隔十七载,我们期与国内读者重温这部经典著作。
此次再版,根据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为底本进行校对。译者重新做了全面修订,更正了原译文中一些纰漏,并新增了若干注释。因本书撰成于20世纪80年代,作者视线难免具有时代局限性。书中使用的“苏联”“南朝鲜”等表述,以及一些观点和判断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历史情境,如第八章第五节《矛盾重重的苏联》。为了保持著作的原貌,我们未予改动,在此略向读者说明。
作者对国际**和社会主义制度尚存有曲解。我们不认同作者在《大国的兴衰》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偏激立场,因此做了一定的删节,但书中一定仍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读者以批判和独立思考的态度阅读此书。
作为出版者,我们盼望读者惠予指正。如果您阅读本书有何感想,欢迎通过电子邮件寄给我们。(邮箱:icpc@)
作者简介
◎
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荣膺迪尔沃恩称号。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本书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证有力。自1987年面世之后,震荡美国政界、学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是一部颇有争议的畅销书。
《大国的兴衰》
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中国能否在21世纪实现伟大的复兴?
相关阅读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