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 月,长沙左家公山发掘了一座完整的战国木椁墓,随葬品保存良好。其中竹筐内发现毛笔,据记载,毛笔“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里,杆长18.5厘米,径0.4 厘米,毛长2.5 厘米。据制笔的老技工观察,认为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毛做成的。做法与现在的笔有些不同,不是将毛笔插在笔杆内,而是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然后用细小的丝线缠住,外面涂漆。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竹片、铜削、小竹筒三件,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写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贮墨一类物质的。这支毛笔的发现,对中国毛笔的发明史是一个最重要证据,在研究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较早最完整的一支毛笔。它比蒙恬发明的毛笔时间要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发现了甲骨文字。它的功绩在于确证了商朝的历史,证明了司马迁著的《史记》中关于商朝的历史是可信的。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商代的甲骨文,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成熟的文字,是现在使用的汉字的前身。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规划整齐,刚劲挺拔,有的字纤如毫发。龟甲与兽骨,质地非常坚硬,究竟用什么工具契刻,至今还是一个谜。甲骨文究竟是先写后刻,还是直接契刻,至今也是一个谜。从清朝末年至今,在各地发现的甲骨文字,有数十万片之多,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写而未刻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3000年前,在毛笔发明之前,究竟是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工具的?
五六千年前,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它的文化特点是彩陶,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珍品。彩陶器形较多,有陶质的盆、钵、碗、壶、罐等。在外部或口沿,或里面,绘有各种各样生动美丽的图案,如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蛙纹、三角纹、圆点纹、网格纹、波折纹等等,有的图案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神秘感,线条流畅,技法多变。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放在窑内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属毛笔一类较软而富有弹性的,这样才能使图案流畅自然,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绘画工具,至今没有发现实物,所以不得其解。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时间就要往上推到六七千年之前了。
总之,千百年来相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且有史籍记载。而从现有的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在蒙恬以前已有毛笔了。但究竟是什么人发明毛笔的?为什么会把毛笔的发明权加在蒙恬的头上,至今还是一个谜。
(蔡继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