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水经注》究竟记载多少条水?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撰,以记载水道为主的,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四十卷,原书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者不乏其人,在我国学术界己形成一门专门学问——“郦学”。《水经注》一书记多少水道?这个原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有不同的看法。

    侯仁之在《水经注》选释前言中,据《唐六典》谓《水经》一书,记述中国河流水道,共计137 条。到了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增加到1252条,注文20倍于原书(《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科学出版社)。这一说法为以后各种出版物和辞书所沿用。如1963年修订本《辞海》;翟忠义《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及旅行家》;《辞海》中国地理分册;陆心贤、罗祖龙、罗家梁合编《地学史话》;斯维玉《史学常谈》等均采用此说,说《水经注》共载大小水道1252条。

    辛志贤认为侯仁之的说法是错误的。《唐六典》卷七《工部》:“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凡天下水泉三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先避荒绝域,殆不可复而知矣。其江河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余百三十有五水,是谓中川者也[ 注:桑钦《水经》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其千二百五十有二水,斯为水川者也[ 注:郦善长注《水经》,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据上正文与注,简要明白,《水经》记写“大川”2 条,“中川”135 条,计干流137 条,郦道元补写“小川”即枝流1252条。《水经注》记写的大小河流水道总计为1389条,比侯仁之说的多出137 条,与《水经》水数正同。侯漏计《水经》所记水数(137 条千流)

    误以郦道元补写的水数,作为《水经注》全书的水数。据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地理》“天下水数”条云:“《水经》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郦氏注引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但清翁元圻注《困学纪闻》,在《水经》水数后面加了按语云:“按今本《水经》所列,仅一百一十六水。”则今本《水经》较原本少21水。王尧臣《崇文总目》指出《水经注》在宋代仅存三十五卷,佚五卷。今本《水经注》仍作四十卷,乃是后人割裂篇帙,以凑足四十卷之数,所缺21水,盖即在这所佚五卷之中。翁所谓“今本”,无疑是当时流行的诸种明刻本,如黄省曾刻本、吴玉官刻本、钟惺刻本、朱谋玮《水经注笺》等。全祖望、戴震、王先谦、杨守敬、熊会贞等对《水经注》都有深入的研究,从《水经注》本书并博采唐宋诸书,旁引博征,考证订补“遗漏者补其补,纰缪者订其讹”(赵一清《水经注笺刊误》卷一小序),补足了《水经》佚去的21水,恢复唐以前《水经注》原本。由此可知唐以前郦道元之《水经注》原本,《水经》水数为137.郦注水数为1252,《水经注》总数为1389. 宋明诸刻本佚五卷。《水经》水数缺21,为116.郦注水数自亦相应残缺。乾隆以后诸校注本补足了《水经注》已缺的21水,水数为137 ,但郦注水数仍有残缺。今有的有关著作说《水经注》在宋代已佚五卷,

    又说所记水数为1252,则属于又一种错误(《〈水经注〉所记水数考》,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 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