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难经》成书于何时?作者为何人?
    《难经》一书,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问》、《八十一难》等等。关于这本书的性质,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卷下《难经论》中说:“《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可见,此书是一部解释《黄帝内经》的著作。《难经》全书共有八十一章,以问答解疑的形式,讨论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脉法、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方面的81个带有疑义的问题,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难经》在中医理论的各方面,都对《黄帝内经》有所补充,有所发展。书中内容简要、辨析透彻,尤其对中医脉学有非常精当的论述,特别是第一难中论述了脉诊“独取寸口”的方法,一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代医家所沿用。宋代苏轼在《楞伽经跋》中曰:“医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对此书评价甚高。由此可见,《难经》不失为我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查考《难经》一书,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汉书。艺文志》中均无著录。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以及后来的《隋书。经籍志》中,虽然提到了此书,但都没有说明作者和成书时间。因此,历代学者对此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各持一说,自成一言,而终无定论。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认为是黄帝时代的著作。

    唐代的杨玄操,在所著《难经集注。序》中,首次提出《难经》一书为秦越人所著,其曰:“按黄帝有《内经》二帙,帙各九卷,而其义幽赜,殆难穷览,越人乃采摘英华,抄撮精要,二部经内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轴,伸演其道,探微索隐,传示后昆,名为《八十一难经》”。随后,《旧唐书。经籍志》等书也记载有“《黄帝八十一难经》十卷,秦越人撰”云云。但是,也有其他的不同见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难经本义》条曰:“《难经》八十一篇,《汉书。艺文志》不载,隋唐志始载……吴太医令吕广尝注之,则其文当出三国前。”日本学者丹波元胤在《医籍考》卷七中亦云:《难经》一书“较之于《素问》、《灵枢》,其语气稍弱,似出于东都(东汉定都洛阳)以后之人,而其所记,又有与当时之语相类者,若元气之称,始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解嘲》”。他们都认为是东汉时期的著作。

    清代学者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一书中,近代学者廖平在《难经释补证》中,又都断定《难经》一书为六朝时期人所伪托。

    《难经》的作者和该书的成书时间一样,也是当代学术界长期争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