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恒社成立于何时?
    恒社是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崛起的一个新型帮会社团,其名源自《易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如日月之有恒。”成员有资本家、国民党党政军警人士和知识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恒社总社西迁重庆,在西部地

    区的大中城市设立了分社,抗战胜利后恒社成员已分布全国以及香港、缅甸、菲律宾等地。1949年恒社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仍在继续活动。然而人们对于恒社成立于何年存在着多种。

    据恒社早期社员、该社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郭兰馨回忆,“恒社创立于1932年。……恒社是杜月笙御用的组织工具。当时的帮会组织披上社团外衣公开活动的,它是较早的一个。由于它树立了以收徒弟、学生,组织社团的榜样,其他帮会首要人物先后跟进”(《旧上海的帮会》第300 至301 页)。

    曾与杜月笙有过密切交往的四川袍哥首领范绍增也认为,1932年杜月笙创办了恒社,“这是以社会团体为名,实际上是个帮会集团,该社成员都是他的门徒”(《旧上海的帮会》第221 页)。

    经恒社发起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陆京士校订的章君谷所著的《杜月笙传》第三册(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认为,“恒社成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引者注)五月,一应规章制度,精神立意,全由陆京士等三五人负责筹划,并由杜月笙指定了19位发起人,……杜月笙是名誉理事长”。“加入恒社,先决条件必须是杜月笙的学生,……参加恒社的人,可获师门的庇荫,同门弟兄的合作协助,同时还有应付缓急之需的便利”。

    另外,恒社另一发起人,该杜第一届理事会候补常务理事唐世昌则回忆说,“恒社正式成立于1934年”(《旧上海的帮会》第400 页)。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