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哥老会起源于何地?
    哥老会的起源,同会党史研究中的许多纷繁迷离的问题一样,至今仍是悬而未解。

    哥老会究竟起源于何地?关于这个问题,解放前的研究者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说:“哥老会或称哥弟会,其成立在乾隆年间。同治时,平定粤匪以后,湘勇撤营,穷于衣食之途从而组织各团体,于是哥老会始盛。”文中对地点问题避而不论。陶成章《教会源流考》中说,太平天国后期,“天国之命运日促。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报,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并知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有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军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其名曰哥老会”。这里含糊其辞,似乎可以理解为哥老会发源于福建、江西的洪门组织。也有人根据传说,认为哥老会、三合会、天地会均发源于

    金台山盟会(台湾)。另有人认为哥老会是粤中某姓为反清复明而创建的。解放后,不少学者对哥老会起源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但意见不一致。1951年黄芝冈撰文提出哥老会是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矿徒的组织。哥老,当正名为“角脑”,角脑即“龙头”(也即“铜头”),后转音为“国噜”、“哥老”。万历年间,人民不堪开矿之扰,激变亡命,成群入山,形成“私采”组织。他们把同群相爱的固有精神确定为异姓兄弟的会党纪律。清初,这些山内流民入川觅地开垦,移徙生活渐变为农耕生活,仍保留着原先同群相爱的风气。陈湛若、胡珠生在1952年发表《哥老会起源初探》一文,认为哥老会起源于康熙未年至雍正初年的四川。“哥老”系四川方言,其意为“哥弟”。哥老会的名称出现于同治以后,此前称为“啯噜”。四川经历清初和三藩之乱,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地主阶级广为招垦,大量农民流入四川。

    失去土地的农民便自发地组成哥老(啯噜)会进行反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