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菩萨都是男性,但为什么观音菩萨又称为“观音娘娘”呢?这个“娘娘”究竟是男是女?……
观世音(梵语avalokiteasvara )音译“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波卢吉低舍伐罗”,是我国汉族寺庙中常供的四大菩萨(文殊师利、普贤、地藏、观世音)之一。
佛经称其为大慈大悲的菩萨,百千万亿众生受苦受难,只要虔诚念诵其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唐人因避太宗“世”字讳而略称“观音”。据说观音诞生在夏历二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相传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几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
在我国,观世音这尊佛名也许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们习惯称其为“观音娘娘”。按理说,既称“娘娘”,那必定是个女人了。但是,据一些佛家经典介绍,观音除了作为六观音、七观音、三十三观音等总体名称外,佛教中显教一派认为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而密教一派则说观音是阿弥陀佛左右的二胁士。显然,不管是“弟子”还是“胁士”,都未肯定观音是个女性。目前流行的《宗教词典》认为:“女相观音造像约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这恐怕是根据一般的佛像塑造演变而言的。在尚存的敦煌壁画中,北魏时期的观音佛像,秀骨清貌,体格刚健,并非女相。而把初唐与盛唐的壁画对照,则可看到,佛像渐趋“汉化”,穿上了微薄而略呈透明的裙衫,脸庞也逐渐丰腴圆润,呈富态状。时人以女子美的特点来刻画佛像,但还不是女相。《太平广记》记载:“有一宦官,他的妻子无端为神所慑,昏迷不省人事。宦官便请了一尊观音菩萨,祈祷保佑。其妻夜梦一个和尚前来搭救,即观音菩萨。可见唐人倒认为观音是个男性。宋代僧人法常画的《观音》绢图,画面上,白衣观音坐崖石间,大耳、面丰,略有胡须,肃穆宁静,分明是个男子。
那么,认为观音是女身有无记载呢?也有。据《编年通信》载,南山道宣律师曾经问天神关于观音的缘起问题,天神告诉他:“往昔过去劫有主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观音菩萨就是妙善公主。宋僧寿涯禅师《咏鱼篮观音》中,也用“金蔺茜裙”等语来描写观音的服饰。这样看来,观音又是一个女的。因此,宋以后的观音像大都是女相。不过,有人则对此十分不满,竭力否定“女人说”。明代文学批评家胡应麟在他的《庄岳委谈》中斥道:“今塑画观音者,无不作妇人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