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匈人与匈奴关系问题上,主要在于找到我国境内的北匈奴是如何到达欧洲的。这也是匈人是否是匈奴人的观点能否成立的关键。德揆尼和吉本虽然都认为欧洲匈人即匈奴说,但他们都未能解释北匈奴西迁的具体过程。吉本还认为要作出这样的考证“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史书上除《魏书。西域传》、《隋书。四夷传》等书籍中零星地记载北匈奴西迁的一些材料外,大多语焉不详。这就给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困难,因此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说匈人即匈奴“是凭借幻想,而不是根据历史事实”。故长期以来有不少学者潜心于北匈奴西迁路线的考证。章太炎指出匈奴西迁的情形是“一出乌孙,一趣大秦。趣大秦者,所谓匈牙利矣”。后来丁谦又著《汉以后匈奴事迹考》一文,指出北匈奴被窦宪击败后,逾金微山,西走康居,建立悦般国,后又进入欧洲。后来虽还有些学者考证北匈奴的西迁,但大多没有具体勾画出北匈奴西迁的路线。近年来齐思和教授又发表《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一文,将中西文献比较研究,考证出北匈奴西迁欧洲的具体过程分四个阶段:(一)悦般时期,(二)康居时期,(三)粟特时期,(四)
珂兰时期。虽然对此文观点国内仍有争议,但齐教授研究的成果,基本上勾画出了一幅匈奴西迁的路线图。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中外学者还不是一致的。西方有些学者仍坚持“匈人不是匈奴人”的说法。可是,中外文化上的联系却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近来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杜维雄等人,经十多年的研究考证,得出我国西北裕固族民歌与匈牙利民歌同出一源。他们在河西走廊采集民歌时惊奇地发现:匈牙利民歌中有不少曲调和裕固族民歌极为相似,象是一首歌曲的不同变奏。其中裕固族的《催眠歌》和匈牙利的《摇篮曲》不仅曲调一致,而且专用衬词“呗哩”的发音也一模一样。裕固族的祖先是丁零人,和匈奴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西汉时匈奴征服丁零,并派卫律任丁零王。
匈奴族和裕固族在文化上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裕固族仍保留了匈奴族民歌的一些风格,北匈奴西迁后则把他们的音乐带到了遥远的匈牙利。我国音乐工作者的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无疑也为我们了解匈奴西迁的历史及中西文化的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
(阮国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