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曹操的陵墓在何方?(2/2)

    1984年8 月,笔者专程到临漳县古邺地,对疑冢作了实地踏勘。据临漳文物管理所的同志介绍,晚清年间,因闹饥荒,民盗发疑冢,冢内皆有尸骨,一为齐王陵,一为齐献武帝第十一子高阳王湜墓。一碑额题曰“公主为齐王四妹”。民国初,经人盗掘的疑冢内多有墓志,均系北魏、北齐时代王公要人墓。其中有魏故使持节侍中、太保特进都督、雍州刺史安丰王妃冯氏墓,魏兰陵郡开国吴郡王墓,齐太祖献武皇帝第八子高湜,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云州刺史景公等墓。史家认为,72疑冢可能是曹操生前所设,以惑后人;而北朝王公命妇则是“坐享其成”了。然而,曹操的真墓也始终莫得其所,使诗人、学者纷纷堕其云雾,发出“奸雄生前欺人,死后亦欺人”的慨叹。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曹操陵墓不是建造在地面上,而是建在漳河河底。其论据为,魏文帝《止临淄侯植求祭先王诏》中,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清代沈松《全健笔录》引《坚瓠续集》,佐证此说。其文云:“顺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乃由隙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倚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内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既而漏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朽腐也。”

    此事近乎传奇,故不足信。又,笔者在临漳期间,曾听濮阳文管会同志介绍,1983年9 月,当地社员在漳河大桥河床挖沙时,挖到过银元宝及银锹。近承临漳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函示,漳河桥下出土的元宝、银锹,是明代皇家在此翻船遗落的,与曹魏墓葬无关。再说,曹操生前多次明言,不主张厚葬,曹丕、曹植的诗文中也都有“主薄葬”之说。

    总之,集诸家言论观之,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陵墓的考证仅能因袭旧说,作大面积概论,谁也无法指出其具体的地点。

    (徐作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