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习俗,丈夫对妻子父母的称谓,一般在口语中称为丈人、丈母。“丈”在古代有“长”的意思。“丈人”原来是对老年人、长辈的尊称。《论语。微子》中说:“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这里“丈人”就是“老汉”之意。王充《论衡。气寿》中也有“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的说法,也讲“丈”之本意,原是尊敬他人尤其是尊敬老年人的说法。不过,在王充所处的汉代,对老年人不分男女,无论公妪均可称为“丈人”。那么,对妻父尊称“丈人”源于何时何地?有人以为此说从汉代匈奴那儿传来。班固著《汉书。匈奴传》中有匈奴单于谓汉天子为“我丈人”的说法,当时汉朝历代皇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宫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单于为妻,故有此称。这大概就是对妻父尊称“丈人”说法的起源。
而对妻母尊称为“丈母”,最早的记载大约要算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风操》,其中有“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的说法,之后对妻子父母尊称为“丈人”“丈母”的记载屡见不鲜。唐代柳宗元祭祀妻杨氏之父母,著有《祭杨詹事丈人独孤氏丈母文》,可见“丈人”、“丈母”之称的来源比较简单,从上面所述之外,至今还没有找到过其他的说法。
书面语中,人们又有称妻父为“泰山”、“岳父”、“岳翁”的。这“泰山”、“岳父”、“岳翁”之称从何而来?却有几种说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