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南音”应作何种解释?
    南音是一个乐语,含义甚多,解释亦不同,通常有如下释见:其一,指周代的南方音乐,简称“南”。南音始见于《左传。成公九年》,《吕氏春秋。音律篇》、《诗。鼓钟》及《后汉书》等都有记载。

    《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晋景公)在军府命楚囚钟仪抚琴操南音:“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问其族,曰:”泠人。‘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注》:”南音,楚声。“

    《音律篇》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诗。鼓钟》云:“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后汉书》注,薛君章句:“南夷之乐曰南,四夷之乐唯南可以和于雅者,以其人声及籥,不僭差也。”

    其二,南音单指《诗经。国风》中的二《南》。

    《诗。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地处江、汉之间,崔述《读风偶识》说:“南者,其体本起于南方,北人效之,故名以南。”《周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在今洛阳以南直到武汉这一带,而《召南》在今西安以南直至长江上游。西周初期,周公长住在东都洛邑,召公长住在西京镐京,东西两地由今河南陕县分界,后来都各自向南开拓了领地。所以按政治管辖而言,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但二《南》最本质的意义应是从音乐上来看的。《周南》是豫南、江汉平原一带的民间歌谣,《召南》是陕西、关中平原一带的民间歌谣。这一带都处于黄河秦岭以南,故它的音调,自然也是南音。不过,二《南》的南音近临周室,多受中原音

    韵的影响,周代指长江及汉水一带之国,即南方诸侯之国,称“南国”或“南邦”。如《诗。周南。汉广序》:“文王之道,彼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诗。周南。南有樛木传》:“南,南土,谓荆杨之域。”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也称自家的乡土为“南土”,如《怀沙》:“汩徂南土。”据如上所载,不妨说二《南》是南国的南音,楚声是南土的南音。也许正是由于中原文化南播的原因,故《韵会》释:“以雅以南”的“南”为:“亦雅乐名,犹《九夏》也。”《九夏》是周代的钟鼓乐,主要用于祭祀及宴会。《韵会》一说如可信的话,则二《南》的“南”,已由民间南音变作周代宫廷钟鼓乐的一种了。

    其三,南音是南方的音乐。

    《白虎通。礼乐》:“南夷之乐曰南。”

    《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毛《传》:“南方之乐曰南。”新旧版《辞源》释南音,均指南方音乐。是故南音,先专指楚国音乐,后泛指南方音乐。南方音乐(南音,简称南)是与中原音乐(雅声,简称雅)相对而言的。旧版《辞源》释:“以雅以南”:“雅为中原之乐,南谓南方之乐。”汉以后,南音常用泛指的意思。如左思《吴都赋》:“登东歌操南音”《注》:“南音,南国之音也。”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中,仍有南音指楚声之意,如“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即是一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