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米芾是不是画家?
    米帝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历来对他的绘画方面的评价却分歧很大。有说他是“米点山水”的创造者;有的则认为米芾根本就谈不上是一个画家。由于米芾画迹无一件得以留存,米芾画究竟系何面目,就像谜一般扑朔迷离。

    米帝,字元章(初名黻,自元祐六年后改芾)。祖籍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阳)。生活于公元十世纪下半叶(关于米芾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因与本文无关,不赘述)。

    《宋史。米芾传》:“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南宋邓椿《画继》谓米芾“尝曰:”伯时病右手后,余始作画。以李常师吴生,终不能去其气,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又李笔神采不高,余为睛目面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师而能,惟作古忠贤像也。‘又尝与伯时论分布次第,作《子敬书练裙图》,复作支、许、王、谢于山水间纵步,自挂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因信笔为之,多烟云掩映树木,不取工细。“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谓米芾“天资高迈,书法入神。作画喜写古贤像,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自有奇思。”

    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上述评论,对米芾画的推崇可谓备至,明清时候,一些论家则开始对米芾画提出了异议。

    明李日华《恬致堂集》:“……迨苏玉局、米南宫(米芾)辈,以才豪挥霍,借翰墨为戏具,故于酒边谈次,率意而为之而无不妙。然亦是天机变幻,终非画手。”

    明王世贞《艺苑后言论画》:“画家中目无前辈,高自标树,毋如米元章。此君虽有气韵,不过一端之学,半日之功耳。然不免推尊顾(恺之)、陆(探微),恐是好名,未必真合。”

    照他们的说法,米芾只能率意为之,图些“模糊山”、“懵懂云”之类的“墨戏”,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