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下半年,国共两党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11月13日,一个初冬的深夜,寒风凛冽。在南京湖南路一所豪华的住宅内,一盏幽暗的壁灯映照着一个纤弱瘦小的身影,只见他缓缓地拿起床头的药瓶,终于发下狠心,吞下了早已准备好的160 多粒进口烈性安眠药。他身着长衫,脚穿布袜,嘴角向下弯曲着,似乎心中隐藏着某种说不出的苦衷,直挺挺地仰卧在冰冷的床上。这位自杀者,就是曾主编过《天铎日报》、《商报》、《时事新报》并以鼓吹革命、积极反帝见称于世,后又担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秘书长等要职的国民党上层人物——陈布雷。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自杀,就是他最后的选择。
陈布雷自杀的当天,国民党中央报社即以“陈布雷氏昨日心脏病逝世”为题发布了消息,但事情的真相远非如此。由于陈布雷生前性情孤僻而又自鸣清高,从不愿让人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加上在他死后,国民党当局又严密封锁消息,致使陈布雷的自杀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很多人都想解开这一谜团,但由于立场、观点、观察的角度和运用材料等的不同,并未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世人多从分析当时的局势人手,认为国民党每况愈下的统治和面临崩溃的局面,是陈布雷由绝望而自杀的根本原因。唐人先生在著名的《金陵春梦》一书中写道:“陈布雷已感到前途绝望,他忍不住个人所受的痛苦,他决心自杀了。”石三友的《金陵野史》也说:“1948年,国民党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陈感到回天乏力。4 月末,一向深居简出的陈布雷径自去中山陵向中山先生作最后的诀别,在座像前肃然鞠躬。不久,他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自杀了。”陈布雷的女婿、地下党员袁永熙是陈生前最后接见的一个人。据袁回忆说:陈布雷自杀的前一天,打电话叫他去,陈用低沉的语调反复说道:“国民党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一生最大的过错就是投在蒋介石手下,以致今天不能自拔。”陈布雷从不在家人面前谈论政治,他对袁的一番话是考虑已久的,乃是他自杀前的精神状态。笔者认为,从陈布雷和蒋介石的关系看,也可看清陈之死因。陈布雷自1927年受到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青睐,长达20年之久。1935年,蒋介石的御用机构——侍从室事权扩大,他出任第二处主任,凡蒋介石的重要文告、
讲话、函电以及党、政事务均委托陈布雷主办,直到抗战胜利,侍从室撤销,整整10年。在此期间,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屡屡更迭,而陈布雷第二处主任的要职却始终未动,足见蒋介石对陈布雷的信赖之深。蒋对其部属一般最多以官衔相称,而对陈布雷却以“布雷先生”尊称,以示不同一般。陈布雷50岁生日时,蒋介石亲笔书赠:“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大字祝贺。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借用诸葛亮《出师表》中一句名言来比喻他,真可谓“知己”。“士为知己者死”,乃是中国封建文人的人生观。从此,陈布雷在蒋介石的礼遇羁绊之下,便至死不悟。当看到自己忠心耿耿追随了20多年的蒋介石已无法挽救危局时,他审时度势,最后选择了“殉国难”这条路。
陈布雷死后几天,国民党中央报社便发表了陈的全部遗书和部分杂记,报道了陈布雷自杀的真实情况:“陈布雷以死报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