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究竟谁是崇祯太子?(2/2)

    据《东华录》记载,自康熙十二年以后清廷破获的谋反大案,许多次都有朱三太子牵连在内,这里不一一列举。除上两起外,再举出一次重要的大案是:康熙四十七年,浙江大岚山一带有人聚众谋反抗清,被镇压后,其首领张念一供出他们所拥戴的人物是朱三太子朱慈焕。于是清朝官员循迹缉捕,很快拿获了在山东汶上县一个退职县令李朋来家教书的王老先生及其子王孟发与另一子张珽. 清政府派户部侍郎穆丹前往浙江查处此案。审问时,75岁的王老先生承认自己是崇祯第四子,名慈焕。几十年来东躲西藏,在浙江时化名王士元,到山东化名张用观。王孟发是其长子,原名朱和兟,张珽是其第四子,原名朱和壬。此时王老先生家属在浙江湖州府长兴县,闻知事发,一妻一妾及三个女儿皆投缳自尽。清官兵拿获了他的四个儿子,和王老先生一起解赴京师。是年六月,清政府九卿议决,说崇祯第四子早已身故,此系假冒,拟定将朱三(即王士元)等29人凌迟处死,朱三之子王孟发等42人俱拟立斩。此案被牵连的李朋来(即李方远)被流放宁古塔,他后来写了《张先生传》一篇(见魏声和《鸡林旧闻录》),记述了他所了解的朱三太子的始末。

    清初60年间多次出现的崇祯太子,哪为真,哪一人为假,实难考证清楚,清朝当局是异族统治者,他们深知崇祯太子的存在对于眷念明朝故国的汉民族有一种维系人心的作用和一定的号召力,而对清朝的统治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因此,他们一旦发现崇祯太子的踪影,不论真假皆指为假冒并加以剪除。有关记载也多有相互矛盾和差异之处,使崇祯太子的真假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近代学者孟森著《烈皇殉国后纪》一篇,列举了大量丰富的史料对崇祯太子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考证,然而有些问题依然置疑,后人对此有兴趣者还可继续探讨。

    (王永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