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统一王朝。它建于1368年,至1644年灭亡,先后经历了16个皇帝,272 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建立朱明王朝后,为了屏藩皇室,翼卫朝廷,维护其统治地位,洪武初年即封建藩王,朱元璋死后,皇室内部的争权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以建文帝“削藩”违反祖制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从自己的亲侄儿手中夺取了最高统治权,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为了杜绝争权的隐患,巩固皇位,永乐(1403年)年初即削除藩王的军权,并五次千里出师,远征漠北,打击了蒙古贵族的侵扰破坏,使明帝国达到了全盛时代,并为其后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明史。成祖本纪》云:“(朱棣)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充满了对朱棣的赞美之辞,但对他的暴戾恣睢却不置一词。在永乐八年(1410年)发生过一件诛戮后宫的惨案,明成祖几乎全部杀死了他的几位朝鲜籍妃子,其中起因则是为了成祖所宠爱的权妃之死。
关于权妃之死案,说法有几种,不尽相同。
其一,病逝之说。权妃是朝鲜人,《明太宗实录》永乐七年二条明确记载朝鲜权氏得封贤妃,全称为“恭献贤妃权氏”。由于她“姿质稼粹,善吹玉箫”,品貌不俗,故女官王司彩宫词曰:“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嚎亮月明中。”(见《明宫词》)由此深得成祖宠爱。次年,随成祖北征,病逝于临城,葬在峄县(当时未迁都北京)。
权妃虽然病死,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完结。据朝鲜史籍《李朝世宗实录》之说,宫内有个商人出身的吕氏借此事泄私愤。她曾想和另一个朝鲜籍吕姓的宫嫔结拜为姊妹遭拒绝而生恨。于是商人出身的吕氏在成祖面前诬告,说权妃是吕姓的宫嫔把毒药放在茶中毒死的。成祖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当即诛杀了那个吕姓的宫嫔及宫人、宦官多达数百人。事后不久,商人出身的吕氏自以为得计,和另一宫人鱼氏私通宦者,被发觉后自缢而死。成祖大发淫威,亲自审讯,连坐者达2800人之众。许多朝鲜籍的妃子大多成了冤死之鬼,诛连此案被杀者共达3000人以上。宫妃的佣人也被抓起来,直到成祖死后才释放。其中一位韩妃的乳母金黑被遣送回朝鲜,由于“金黑之还,乃得其详”,朝鲜官方史籍才对这桩暴行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其二,为吕氏毒杀之说。居《李朝太宗实录》十四年(永乐十二年)九月条记,与权妃同来中国的吕氏,虽得封婕好,但仍忌权氏之宠,勾结宦官,从一银匠家里借得砒霜,伺机掺进茶里毒杀权氏,遂有永乐八年十月随征归至临城的不幸变故。此事本无人知,至永乐十一年因两宫宫婢吵嘴泄密,才真相大白。明成祖对吕氏及其宫人、宦官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尽杀吕氏及宫中之人。结论很清楚:吕氏嫉妒权妃,暗下毒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