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种说法,孰是孰非,目前尚未定论,然王冕生前有无在朱元璋那里做过“谘议参军”,则又是一个待揭之谜。
肯定者,以《明史》、《明通鉴》,及宋濂的《王冕传》为依据,认定王冕晚年有出仕意图,也做了官。《明史》载:“尝仿效《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今浙江金华),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万历绍兴府志》记得更详细:”太祖取婺州,遣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居人彷徨奔避,冕独不动,后执之,则曰:“我能为若师出奇计。’乃与俱见大海,告以攻城之策。太祖闻其人,召与语,颇合。”《诸暨县志》记载有这样的轶事:“绍兴儒士王元章,能作梅,来金华见太祖,优待之,曰:”我克绍兴,著尔做知府。‘赐衣服遣回。“
但是,持否定意见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王冕被捉到胡大海那里后,他秉义直言,大海见其才学非凡,拜而请策,并一面随军把他抬到绍兴兰亭附近的天章寺,一面向婺州朱元璋请示授官与他,可第二天王冕即病,数日卒。朱元璋有可能授“谘议参军”之职,但不管怎样,王冕都没有受。死后,他被葬在绍兴兰亭之侧,胡大海题碑“王先生之墓”。明代绍兴徐文长拜过此墓,并题《王元章墓》诗一首:“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这样看来,王冕根本没有到婺州,更何从见到朱元璋并做了官?朱彝尊这样认为:《明史》、《明通鉴》都是由于宋濂《王冕传》误传而造成的,他之所以重新为王冕作传,主要是为了纠正他们这个看法,供后代的史官选择。再从王冕的品性来考察,他不求功名,蔑视利禄,宁愿过那种“松根坐卧尽忘年,足迹何曾入官府”的隐居生活。
他喜欢梅花,喜爱梅花的高洁,他也善画梅,常题诗画上,《梅花诗》一卷就是他最好的自我写照。王冕一生中曾有许多人欲荐他为官,都被一一拒绝。如在地方上,有人欲荐他为绍兴府吏,而他则怒道:“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牍庭下备奴使哉!”在北游大都时,同样有人多次欲荐他为朝官,可他都断然相拒,且壁张梅花图,笔题梅花诗:“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蔬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表明了自己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胸襟和豪迈孤傲的性格。后人特别称颂他的就是这一点,如清代画家朱方霭《画梅题记》诗:“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高度评价了王冕的人品和技艺。退一步讲,如果王冕真有为官思想,他也不会到朱元璋那里去,他希望自己遇到的是“明主”,而他对农民起义是很不理解的,认为是“大乱”,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反映。因此说,王冕不可能到他认为是乱军的队伍去任职。另外,在诸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请王冕为官,他则以出家相拒,扩室改名曰白云庵。总的说来,倾向于王冕不为官者要比为官者来得多,这种否定观点主要出自张辰和朱彝尊的《王冕传》。当然,到底哪一种意见正确,还需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究。
(周解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