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又连忙磕头,谢万岁爷免去死罪,但还是跪在那里不说出原因。
乾隆笑道:"朕已恕你不死,为何不快快奏来?"“启奏皇上,为臣说了出来,怕获罪革去官职!"纪晓岚说得很轻松,脸上笑哈哈的。
乾隆看了越发相信是纪晓岚想出个笑话,便说道:"朕不革去你的官职,快快奏来!"纪晓岚又说道:"万岁爷果真免去为臣的一切罪过?"“朕赦你无罪。"“果真无罪,为臣就要讲啦。"皇上有些着急了,心想怎么今天纪晓岚如此罗里罗嗦,便再次催他快讲。
纪晓岚跪在地上,一本正经地奏道:
"微臣谢主隆恩,只因圣上所言:'直隶无粮,山东双粮。'万岁爷免去了臣家乡的皇粮,由山东代拿,臣怎能不叩头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纪晓岚不容别人插话,一口气说完,说完后又连连叩头。
在座的一班文武大臣听了个个惊讶异常,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刘墉听了这话,肺都气炸了!要不是当着皇上的面,真要上去揪住他,狠狠地抽他的嘴巴。乾隆皇帝听了,也是十分惊异,自己出言不慎,被机敏过人的纪晓岚钻了空子。心中虽然生气,但当着一班文武大臣的面,自己已经赦免他无罪,此时也不能发作。又想直隶少拿一年的钱粮由山东拿出双份补足,只是加重了山东的负担,于国库并无减损,况且今年山东风调雨顺,收成甚好,负担双份也不算太重。便只好生着气说道:"朕准你所奏,直隶无粮,山东双粮,起来吧!"这下可好,山东的皇粮,当年变成了双份,把刘墉气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他知道,皇上已经说了话,就不能改口了,更何况,纪晓岚已经写在了起居注上,再争也不会起何作用,但这口恶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呀。以后几天的行程,刘墉根本不和纪晓岚打上一声招呼。
纪晓岚知道气恼了刘墉,便总是笑嘻嘻地找机会与刘墉搭讪,刘墉总是避而不理睬。到达泰山的那天晚上,纪晓岚到刘墉的住处拜访,向刘墉施礼说道:"刘年兄息怒,为弟一定要同你说上一句话,请刘兄赏脸。"刘墉见他死皮赖脸,没好气地说:"有话明讲,不要背后捉弄人!"纪晓岚笑咪咪地说道:"小弟无意损人利己,加重贵省负担,只是皇上讲出口来,我已无力周旋,假如皇上说'山东无粮',我怎么敢说成'山东双粮',呢?"刘墉气恼未消,没有听他分辩,坐在一旁闷闷地喝茶。
纪晓岚仍然笑嘻嘻地,眨眼说道:"为何不就此机会,将山东的土地重新丈量,那么山东将是失'一'得'十'啊!"刘墉也是非常聪明之人,纪晓岚一语道破,如梦方醒,转怒为喜。吩咐人给纪晓岚重新上茶,两人如此这般地密谋起来。
举行完封禅大典,刘墉回到京城,立刻上书,说山东大户地亩不实,为交齐当年皇粮,而又不加重普通百姓负担,奏请重新丈量土地。
皇上也觉得这次让纪晓岚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害得山东人吃亏不少,心中有怜悯之意,便准其所奏,派出钦差大臣,重新丈量地亩。
土地丈量完毕,山东的地亩数字减少了三分之一,这其中缘故,是刘墉口授机宜,将原来的二百四十七方丈一亩,改成了三百六十七方丈一亩,这样以来,山东省的一亩地,便是其他省份的一亩半地。
山东按这次清丈的数字纳粮,当年只多交二分之一,以后每年所缴,要比以前少缴纳三分之一。后来皇上查问下来,地方官员极力奏称,山东三面环海,海水上涨,侵吞了大量田地,那三分之一的土地已成了海底的滩涂,若想恢复原有数字,只有到海里去量了。皇上无奈,这桩事也便就此了结,山东亩大也成了事实。直到现在尚在山东、河北一带,广泛流传着山东"量海"的传说,便是由此而来。
这样以来,刘墉家乡山东,不但没有吃亏,反到沾了光。
刘墉与纪晓岚的感情裂痕,虽然随之愈合,但也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疤。
刘墉道破"竹苞"之意,就是缘于此事。现在刘墉看得真切,和珅几次无中生有,参奏纪晓岚是想把自己的朋友置于死地,不免觉得自己冒失了一些。心中愧疚不安。
却说"竹苞"一事不久,和珅向皇上献策,借着为皇上庆寿的机会,要朝中大臣向皇上进献家乡方物,以察各地风俗民情。实际上是和珅想借机搜刮,聚敛钱财。
纪晓岚对此事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打定主意,打发家人回到家乡,如此这般行事。到了敬献礼品的日子,果然皇上派和珅主持验收贡品,纪晓岚便吩咐家人,将事先准备好的贡品献进宫去。
朝中官员,谁不想讨好皇上,一时间挖空心思,挑选家乡的珍贵物产,献进宫中。和珅这下大捞了实惠,珠宝玉器,奇珍异玩,样样挑着最好的,带回了家中。但河间府的官员们献的贡品,虽然也都是一方特产,会征得皇上的满意,和珅却一件也看不进眼里。看看河间籍的几个官员献的方物,就会明白其中缘故。
高阳县籍官员献的大白菜,一棵有五十多斤,称得上是白菜里的"状元",深县籍的官献的深州蜜桃,一个一斤多重,硕大无比,鲜甜异常,确也是国内独有;河间县籍官员献的鸭梨,乐陵籍官员献的金丝小枣,饶阳籍的官员献的挂面。.....这些本来就叫和珅感到惊异不已,等到验看纪晓岚的贡平时,更让他觉得是奇中之奇,一时间气得和珅鼻子都歪了。
你说纪晓岚献的是什么宝物?原来纪晓岚的贡品确是别具风格:外面用红纸套封,纸上写有"万寿无疆"四字,拆开来看,里面包裹着的,全是一些长不过二尺,粗不过二寸的小萝卜!
和珅又气又恼,心中却也暗自得意,心想这次你纪大肚子撞在我的手里,我非把你的肚子挤瘪了不可!便奏请皇上,说纪昀侮辱圣上,戏弄朝廷,要皇上将纪家满门抄斩。
皇上闻知此事,知道和珅是挟嫌报复,也不动怒。只是听说纪晓岚敬献这小小的萝卜,心想确有失敬之处。便将纪晓岚召进宫来。
乾隆看过纪晓岚的贡品,外面包裹得整整齐齐,煞是好看,"万寿无疆"四字写得尤其工稳,书法严谨,摆布得当,让人看了不由得不喜欢。乾隆便命取来萝卜尝尝,谁知又苦又辣,连忙吐出来,问道:"纪爱卿,这就是你家乡的物产?"纪晓岚连忙跪下奏道:"圣上明鉴,献县土地瘠薄,物产贫乏,种植最多的,就是这种萝卜。百姓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这萝卜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实在难以计数,臣不敢不称之为宝物呀!家乡虽有金丝小枣但栽种甚少,不足以向宫中进贡。万岁爷是圣明君主,要官员进献家乡方物,在于察考风俗民情。为臣若敬献他物,均不能反映家乡风情。这家乡的萝卜,才是真正方物,若不献进宫来,臣倒真的犯了欺君之罪。万岁爷,为臣侍奉圣上,尽心尽力,唯独为了家乡百姓,几番冒死请求,若不是家乡贫穷,为臣纵然是死也不敢做出有损朝规的事体。万岁爷明鉴,为臣有罪,只求速死!"乾隆听他说得言真意切,情调可悯,想到自己曾巡幸献县所见,纪晓岚所奏不假,于是下令免去纪晓岚的罪过。
乾隆皇上寿辰过后,由内廷选定各处方物,凡是受到皇上嘉许的,都被定为宫廷御品,此后每年,都要按礼节进献,像深州的蜜桃、饶阳的挂面、高阳的白菜,均在此例,这些一方物产,虽然此次出了名,但成为例贡之后,百姓的灾难也就来了。不管年景如何,都要按规矩要求,贡献朝廷。像深州的蜜桃,往往种桃子的农民和当地的官员,都没有机会尝上一个。这时人们都称赞纪晓岚有胆有识,虽因献进了又苦又辣,不受皇上称赞的小萝卜,担了一场惊慌,但也因此而免于进贡。纪家是献县的富户,良田千顷,受益最多的当然是纪家及其他几家大户,但当地的百姓也跟着免去了一层盘剥。
到了乾隆丙戌年,天下大旱,各省都不同程度地受灾。直隶、山东两省庄稼干旱而死。紧接着又起了一场多年不遇的特大蝗灾,将树木的叶子啃噬干净。初冬到来,百姓生活无着,到处乞讨为生。年节将近,已是饿殍遍野,乌鹊哀鸣,情景凄凉,惨不忍睹。
直隶、山东两省衙门及两省的在京官员,极力向朝廷疏请,发放赈济。于两省地面广设粥厂,救民于水火。纪晓岚、刘墉等人,先是呼吁当地富商大贾,捐纳钱粮,救济家乡百姓,又督促富家大户放粮放钱,来年加利收回,解决了家乡灾民的一些困难。
春节来临,纪晓岚会同刘墉等人,向朝中官员募捐,筹集钱物,寄回家乡,施给百姓。这时各县的粥厂已由原来的一县五个,增加到十个,但仍不断地有人饿死冻死,灾情不断地报进京城,两省在京官员为之忧心忡忡。
二、三月过去,旱情仍然不减,如油的春雨迟迟不肯降临人间,大量的麦苗活活干死。眼看着麦收无望,大量的难民外出乞讨,挤满了北京城的大小街巷。
刘墉、纪晓岚等人,顾念家乡情切,串通两省的在京官员,联名呈状朝廷,疏请万岁爷皇恩浩荡,放赈救灾,无奈几番奏上,几次驳回。原来是请赈的省份过多,帑藏已经超支,加上这几年新疆、甘肃等地回民及其他形式的起义的烽火涌起,请朝廷调兵遣将,连年镇压,耗资巨大,国库空亏,实在难以支应。各地的官员虽八方奔走,上疏请命,但朝廷也是无计可施。
这天刘墉来到纪府,两人见面后少言寡语,端着茶碗闷头遍茶,不时地长吁短叹。沉默良久,刘墉抬头说道:"事到如今,奏请已无一分希望,我想,还是我们豁出脸去再向朝中百官募捐,筹集银两,以解燃眉之急,接济家乡百姓,度过春荒,等待麦秋。"纪晓岚听了刘墉所言,默然无语,先是点点头,紧接着又摇摇头,放下手中的茶碗,说道:"去年大旱,面大地广,非直隶、山东两省,京中官员,凡有悯念家乡父老之心者,都已捐纳银款,救济乡里。上次募捐,各位同僚,虽碍于面子有所捐纳,但量小数微,无有肯做大功德者,这次再去募化,惹嫌无足顾忌,唯恐让各位官员左右为难。少了,有失体面,怕留下笑柄;多了,恐怕又舍不得出手,我想还是另图良策!"刘墉说道:"京中百官,不乏巨宦豪富,若肯出其家资的百之一二,直隶、山东两省之难可解,我看只要我们舍得出面子,肯定会有人慷慨解囊的!"纪晓岚听着,将他那与拳头大小的烟袋,满满地装上一锅烟,点燃了,吞云吐雾。望着空中缭绕的烟云,忽然间眼睛一亮,转眼看着刘墉说道:"京中豪富,你看谁为首户?"刘墉略一思索,说:"照我看来,当数和珅。"纪晓岚说:"依你看来,我们去求和珅,他也会解囊相助喽?"刘墉一时犹豫起来,最后说道:"我看成否在两可之间。不过,纵然成了也太栽你我两人的脸呀!"纪晓岚点点头,将一大口烟雾喷向空中,盯着刘墉说道:"兄言极是,照为弟看来,'与虎谋皮',不如'引狼入阱'。"说完此话,纪晓岚神秘地一笑,从座位上站起来,腆着肚子哈哈大笑,俨然指挥若定,胜券在握。
刘墉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猛然间如梦方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便拉起纪晓岚,要到附近一家有名的酒馆畅饮一顿。
纪晓岚站着不动,对刘墉说道:
"此事尚须老兄亲自出马,方能胜此一局,小弟今天作东,权当一桌出征酒,以后的一切都有劳仁兄啦!"说完,纪晓岚吩咐摆上酒宴,与刘墉二人浅斟慢饮,边饮边谈,如此这般地反复酝酿,直到北斗栏杆,一条巧计在这里策划毕。单看刘墉如何"引狼入阱"吧!
三天过后,刘墉已经准备完毕,吩咐一个与和府下人相识的奴仆:今晚邀上和府的家人到馆中吃酒。.....如此这般,不得有半点闪失。仆人领命而去。
当天夜里,和珅刚要入睡,一个受他宠信的家人,入内室密报:寅时三刻,刘府的二十万两银子,将由马队载出崇文门,送回刘氏老家山东,无偿施给灾民。
和珅一听这消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刘统勋自恃位高居显,几次弹劾我和珅收受贿赂,多亏皇上垂爱,使劲护着,才免于治罪。这次你刘氏父子偷运银两,定有隐秘之处,如光明正大,何不青天白日,堂而皇之地出城?刘家父子居高官位置难道没有收受贿赂?如不贪赃枉法,哪里会有这么多银两,白白地送给老百姓?想到这里,和珅精神抖擞,睡意全消,起身坐定和府大堂,纠集百余名家丁,吩咐凌晨寅时,拦截刘府的驮队。
果然,寅时三刻,刘府载银的驮队,来到崇文门。守城的兵丁也不盘问,悄悄地打开城门。头马刚要出城,一声高喊震破夜空:"站住!"埋伏在城门附近的和府家丁,一下子将驮队围住,扯的扯,拉的拉,分头将马缰夺到手里。
驮队一为首的人喊道:"什么人敢截内阁大臣刘大人的银两?”
“少罗嗦,把他捆起来。"
上来两名和府家丁,将这头人捆绑起来,押送银两的其他人也不争辩,被和府的人押到了和府。
天色放明,五十七马各驮着四只木箱,外面铁钉捆绑,每只箱子上都写着"一千两"字样,盖盖有印记,这五十驮子合计就是三十万两。和珅一见家丁得胜归来,高兴异常,吩咐将刘府押送银两的人丁押起来,卸下驮背上的银两,搬入和府库内,打箱验看。
和府的人把箱子一一卸下。打开一看,箱子里面是用牛皮制成的银鞘子,口封得结结实实,拳头大的银壳子将银鞘子顶得疙疙瘩瘩,用刀子起开口,滚出来的却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赶忙报与和珅。和珅听了一惊,赶快吩咐全部打开。
木箱子和银鞘子被全部打开,里面无一例外,装的全都是石头。
和珅骂道:"妈的,我中了金禅脱壳之计",赶快吩咐家丁,沿向山东的路上追赶。.....夜晚到来,和珅又气又恼地等了一天,追赶的人回府禀报,根本没有此类可疑人等出城。
和珅听了气得直跺脚,心想这下中了刘氏父子的诡计。
次日上朝,刘统勋父子已状告到朝廷,劾奏和珅,置山东几十万灾民死活于不顾,私自拦截赈济银两。
和珅哪里肯服,哭哭啼啼地要皇上为他做主。
乾隆也是气愤已极,要刘统勋与和珅当堂对质。
和珅说道:"刘氏有意谄害为臣,驮队驮的根本不是什么银两,鞘子里装的全是石头!"刘统勋气得胡子都快炸起来,说和珅全是一派胡言。
乾隆皇帝问道:
"和珅,朕来问你,谁人命你拦截刘家的驮队?"“皇上恕罪,臣没有领受何人命令。"“大胆和珅,既然无命差遣,你为何擅行不轨?"“回万岁爷,臣闻刘府暗夜驮银出城,其中定有不轨之事,来不及奏明圣上,请万岁爷恕罪。臣想刘氏银两来路不明,定有贪赃枉法之事,所以吩咐家丁截下,请圣上明鉴啊!"皇帝听了和珅的哭诉,转过来又问刘墉:"刘爱卿,你家父子素享廉洁之名,何来这样多的银两,难道贪污纳贿不成?"“臣禀告圣上,臣家资微薄,这银两不是刘家的私有,而是从京中二百多名官员手中募化而来,以救济家乡饥民。"“此话当真?"“当真,臣不敢有半句谎言。"“那么朕来问你,为何银鞘之中,装的全是石头。"刘墉跪在地上哭道:"圣上,臣实在冤枉,鞘中所盛,实是白银二十万两,为何变成石头,肯定是和珅捣鬼,请圣上明鉴。臣为山东几百万灾民请命,叩谢圣上隆恩!"说罢,刘墉叩头不止。
乾隆让刘墉站在一旁,又去问刘统勋:
"爱卿,你一生忠诚耿介,刚直尚信,为何此番,竟在银鞘之中装上石头,你如实奏来!"“万岁爷,老臣冤枉啊!鞘中所装确是白银二十万两,装箱之日,有许多朝臣在场,请圣上明察。万岁爷,臣斗胆进言,敢请圣上想一想,我老家山东,及东岳泰山所在,石头多得很啊,倘需石头,何用舍近求远,千里迢迢运石?臣之银两,何以到了和府便成了石头,有何人做证?分明是和珅奸诡,侵吞银两,欺君罔上,请圣上明察秋毫。"乾隆审来审去,刘、和两方各不相让。一方咬定是白银二十万两;一方口称中计,鞘中以石充银。乾隆皇帝看双方都是自己心爱的大臣,这场官司也难于决定,遂令双方退下,待明日再行审理。
次日临朝,一百多名京中大臣联名具奏,奏称曾为山东灾民捐款救济,悉数交与刘氏父子,并有人做证,亲眼看见赈款装箱启运,请求圣上惩治截赈款的和珅,保释刘氏父子。
乾隆看了大臣们的状子,经过察勘,募捐赈灾,事属真实,所捐银两不多不少,正是二十万两。心想众愿难违,和珅没有将银两投入官署,而是截回家中,这罪难以解脱。即使刘氏在银鞘中装的真是石头,但无人做证,也分辩不清,朕不如顺水推舟,让和珅拿出银子了事。
和珅又向乾隆哭诉,乾隆帝龙颜大怒,厉声喝道:"大胆和珅,你指使家丁拦截赈款行同盗匪,该当死罪。
朕念你平日勤勉免除死罪,交出所截银两,并罚银二十万两,以赈济灾民!"和珅还要向皇上哭诉,看皇上已经判罚,成命难收,只好认为倒霉,回到府中,放回扣押人马,在自己府中点出四十万两白银,交给刘氏送往灾区。
这么大的事,立刻轰动了朝野,文武百官、灾区饥民,皆大欢喜。和珅虽然栽了跟头,但拿出这点银两,对他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小事一桩,算是破点小财罢了。
原来刘墉募化是真,但这次募化的二十万两赈款,藏在他处,根本没有存入刘府,这下赈款变成了六十万两,刘墉、纪晓岚也不声张,悄悄地安排,将银两分批送到直隶、山东,救济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两省百姓。
事后,和珅打探清楚,此事不仅是刘氏父子与他为敌,站在幕后的,尚有一大帮官员。尤其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是纪晓岚出谋划策,使自己栽了跟头。但一时又抓不住他们的把柄进行报复。于是和珅暗暗等待时机,要将纪晓岚等人,一举置于死地。既然如此,纪晓岚也就是在劫难逃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