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五、 初入翰林(2/2)
    纪晓岚听了,心中暗想这戴震确是知识渊博。"太极"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世界,是古人对宇的一种解释,以后清轻者上升为天,混浊者为地,"两仪"便指天地了,"四象"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这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却概括了太极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互相作用,生出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宏阔的内涵。戴震的才学,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对上此句,不仅要形式上工稳,而且要蕴涵深刻才为上乘之作。

    钱大昕、卢文弨正投箸停杯,坐在桌边思索,只听纪晓岚说道:“菜都凉了。'一刻值千金'啊,快用,快用!"说着他向三人举起了酒杯。

    "你快对出下句呀?"钱大昕催促说,"噢。.....已经对上啦!"钱大昕说到这里,才想到对句已被纪晓岚说出来了,几个人会意地笑起来。

    这是苏东坡诗中的一句,全诗是:"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头一句被他在这里用得天衣无缝,既工巧自然,又切合此时情景,回味起来,意味无穷。戴震赞叹不已,也暗暗地佩服纪晓岚确实博学广识。

    此后不久,纪晓岚便与戴震结成了莫逆之交,两人唱和不断,互相切磋,互相砥励,学识日进。这年冬天,纪晓岚出资,将戴震的一部《考工纪图》,付梓刊行。戴震后来成为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与当时纪晓岚、钱大昕、卢文弨、朱筠、王鸣盛、王昶等人的帮助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是后话,兹不赘述。

    话说这年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圆明园中春光明媚,景色宜人,桃红柳绿,燕舞莺啼,是皇家园林中的最佳时季。

    这天,乾隆皇帝传命纪晓岚伴御驾,到这里观赏春天美景。看到园中那到处依依飘荡的柳丝,娇妍盛开的桃花,乾隆皇帝一时兴起,口中吟道:风吹杨柳千枝动,雨打桃花万朵遥皇帝觉得两句对仗工整,摹景与意颇为佳绝,满意地回头问纪晓岚:"卿以为此联如何?"纪晓岚知道皇上好胜心强,喜欢高人一等,若说此联很好,皇上自然高兴,可是显露不出自己的才华;若说不好,又怕惹恼圣上,降罪下来吃不消啊!纪晓岚想到这里,有了主意,随即说道:"圣上之联,美则美矣,只是未尽善也。"乾隆听了这话,果然心中有些不太愉快,但不露声色,仍然用平静的语气问道:"何以言之?"“似有矫揉造作之嫌,为臣妄言,不知妥否。"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说道。

    "卿详细说来,朕倒要听听。"乾隆面露不悦之色。

    纪晓岚看在眼里,心想我必须让皇上高兴起来,便小心谨慎地答道:"臣以为失之粘滞,僵而不活,且'千''万'二字,概而言之则可,细推则不妥。若虽弱小之孤树,则无'千'‘万'之可言;若是丛林密株,则又不只'千枝''万朵',况且,风雨之中,谁也不去计数。"乾隆听着,觉得有道理,但又不肯罢休,又接着问道:"以卿之见呢?"“臣以为每句只动一字便妥。把'千枝''万朵',改为'枝枝''朵朵',这样就成了:风吹杨柳枝枝动,雨打桃花朵朵遥有多少枝,即多少枝动;有多少朵,即多少朵遥如此改动,则前弊尽除,且能尽陛下本意啊!"乾隆这回笑了,知道纪晓岚在玩弄文字游戏,但仔细推敲,确有道理,于是点头表示赞同。

    几天过后,乾隆皇帝带纪晓岚等一帮臣子,到郊外踏青春游。只见在明媚的春光中,耕人遍野,牛羊满坡,村妇在门前纺纱,村姑在树旁挑绣。南来北往的行人络绎不绝,骑驴赶车的悠然而行,旷野上回荡着悠扬婉转的歌声。真是鱼游于池,燕翔天空,莺啼树梢,桃花含笑,柳枝绽翠,禾苗碧绿,草色青青,一幅太平景象,盛世风光。

    在一帮大臣的簇拥下,乾隆皇帝看到如此美景,心中十分畅快。大臣们不停地颂扬圣天子仁明有道,故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乾隆皇帝听得有些飘飘然了。纪晓岚此时也不甘落后,和大臣们竟相显露事君媚上的本领。他看好一个机会说道:"陛下,宋人讲'万紫千红总是春',确实不虚啊!"乾隆兴致很浓,点头说道:"是啊,如此良辰美景,虚度了实在可惜。朕命卿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嵌上两个'春'字,卿以为如何?"纪晓岚欣然从命,略加思索,脱口吟道: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

    春日临窗写春字,

    春闺女子绣春罗。

    "好!好!"纪晓岚吟诵刚罢,大臣们便齐声喝彩,乾隆皇帝也点头称善。大家都十分喜爱他敏捷的才思。

    乾隆回味着纪晓岚的诗句,心中越想越喜爱这个年轻的翰林。自从那次在西暖阁让他对句以后,已经几个月了,乾隆几次命题,纪晓岚都是从容应答,还没有难住过他,这时皇上倒想出题难他一难。

    乾隆君臣一行,越游兴趣越浓,吃过午饭,又转了几个山村,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便拨转马头,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走着走着,乾隆从御辇中望见前面天空,有一只白鹤横空飞过。乾隆皇帝灵机一动,吩附传唤纪晓岚来到御辇旁边,对他说道:"爱卿才思敏捷,出口成诗,朕这次给你出上一题,你可否张口咏出一首诗来?"“臣愿遵旨,请圣上出题吧!"纪晓岚口中虽然这样奏道,但心里有些惊慌不安,暗暗思忖道:皇上这不是变着法地考我吗?我须小心侍候才是。

    乾隆指着天空中远去的白鹤说道:

    “就用天空的白鹤为题吧。"

    纪晓岚不暇思索,立刻吟道:

    万里长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纪晓岚正要接着往下吟来,乾隆突然开口说道:"卿说错了,你看,那不明明是只黑鹤吗?怎么说成白的?"纪晓岚看天空的白鹤已远去,在暮色中看去,只是一个灰点了。于是赶快转口,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乾隆立刻高兴地说道:"爱卿才思敏如闪电,真是天下奇才啊!"纪晓岚听了这话,一颗悬着的心,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心想以后要少在皇帝面前卖弄才学,否则不知那天让皇上难住,下不了场事小,弄不好得个罪名可就吃消不弃啦。

    人怕出名猪怕壮,纪晓岚在这时想有所收敛也来不及了,不但皇上有和他唱和的兴趣,就是京城百官也都听说纪才子文思敏捷,从来没有被人难住过,个个兴趣盎然,争相为他出题,请他题诗,成为一时乐事。皇上本是个喜欢显示才学的性格,更是兴致勃勃,常想出个题难倒他,以表明天子的高明。

    这天,乾隆皇帝把纪晓岚召进宫中,看着他含笑不语,一时间让纪晓岚摸不清原由。

    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跪在地上,向皇上请奏:"微臣纪晓岚,斗胆叩请圣上,圣心为何这般喜悦?"乾隆笑道:"朕今天十分高兴,是因新得一喜,特召你进宫来吟诗志喜。"早在上朝的路上,纪晓岚就心里琢磨着,可能是圣上闲来无事,又召他进宫吟诗取乐,没想到是新得了皇子,在这种时候,一定得小心侍候。他脱口吟出一句: "我主今日降真龙,"皇上听了一笑,说道:"爱卿猜错了,不是皇子,是位公主。"纪晓岚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吃惊,心想自己太急切了,没有问明情况就急着说话,于是赶忙转了弯: "月里嫦娥降九重。"乾隆双眉一皱,做出似很伤心的样子说道:"可惜没有成人啊!"晓岚赶忙顺水推舟: "想必人间留不祝"乾隆想他下一句就要说上天宫了,颇与他为难,说道:"掉进井里淹死啦。"纪晓岚这下恍然大悟:刚生下来的公主,怎么会掉进井里?这不是圣上又和我开玩笑吗!于是随口吟道: "翻身跳进水晶宫。"乾隆笑了起来:"爱卿真会随机应变啊!赐汝起身。"纪晓岚看皇帝高兴了,自己也更加高兴,站起身来恭请圣上有何面谕。

    "朕宣你进宫,代朕撰一副科场匾文,要将朕垂爱贤才,考官为国选拔贤能,并且鼓励举子读书上进的三重命意,一并蕴涵其中。"纪晓岚当即应诺,随口拟出几句,皇上听了摇摇头,都不满意。这下可好,纪晓岚在皇上面前急出了一身汗。他又接着搜肠刮肚地思索,想来想去,没有自己满意的,若说出来,岂不更让皇上驳回,于是汗珠从额上滚落下来。

    皇上看一向对答如流的河间才子,今日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坐在那里窃笑不已,故作怒色说道:"好吧,你先回去,朕命你思考一日,明日复旨,若不堪任用,朕要将你削官为民。"这可把这位名冠当时、恃才放狂的才子惊呆了。他唯唯诺诺地退出朝来,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一头扎进书房,搬书查典,一古脑开列几十条匾词。但仔细审视,却没有一条满意的,向来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一条好语,他急得连茶饭也不进口了。

    子夜已过,他仍在书房忙碌。马夫人见他夜餐未进,定有什么忧愁之事,心里惦记着,几次打发丫环过来探望,回说老爷愁容满面,焦躁异常。马月芳猜测定有非常之事,便让丫环备了饭菜,亲自到书房探望,询问丈夫缘由。

    纪晓岚哀叹一声,将今天的事情告诉夫人,马夫人听完,咯咯咯笑起来,随即说道:"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现成之语,为何不用呢?"纪晓岚茫然不解,赶快请教夫人。

    马月芳说:"'天子重英豪'啊,岂不恰切无比?"“咳--"纪晓岚喜出望外,在自己头上轻轻一拍,"我尚且不如一位女裙衩!”

    夫妇俩相视而笑,这时他的肚子也觉得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下五斤熟牛肉,躺到床上,一觉酣睡到天明。

    纪晓岚上朝,信心十足地将"天子重英豪"一句,献与皇上,乾隆果然喜欢。原来这是人们熟知的一首诗中的句子,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用了这头一句,下面这三句之意,自然就联想起来。皇上所限之意,也尽在其中,乾隆皇上问道:"爱卿向以文思敏捷,应对从容而名满朝野。昨日不能撰词,朕想一定是被难住了。今日回奏上来,确实很好。这其中有些什么缘故吗?"纪晓岚便将昨日着急,越着急越思想不出的感受,以及昨晚夫人提醒他的情况,回明皇上。皇上听着有趣,便接着说道:"爱卿学识超群,全在你勤学好问,得益于众多师友,朕早已知晓。只是今日方才晓得,爱卿还是夫人马氏一门生啊!

    呵呵呵--"

    纪晓岚的脸,一下红到颈项,自我解嘲说:"古人云: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呵呵呵呵--"转眼之间,纪晓岚选进翰林院,已是第三年了。这年夏初的一天,忽然接到朝廷的御旨,命他侍驾去热河行宫。原来,乾隆皇帝畏暑热,到了夏季,便去热河行宫避暑。同时一些大臣也跟随前往,朝中大事,也转到那处理。纪晓岚到内宫行走一年多,由于他机智幽默,为皇上增添了许多乐趣,这次皇上又去热河,却舍不得将他留在京城了。

    纪晓岚随着大队人马,逶迤行至牛栏山,这里山岭环抱,连绵不绝,青黛一色,宛如画中美景,文武大臣们不由得驻足观赏起来。在山路的一侧,离他们不过几十丈远的地方,有一座马神庙。青翠环秀,香烟缭绕,身处此地,俨然降临仙境。

    从正面望去,两扇庙门一开一闭,上面的一句门联看得很清楚,写得是:左手牵来千里马。

    一位大臣站在纪晓岚近处,看过对联,向纪晓岚说道:"纪大人,那门联你可看到?"“看到啦。"“你猜下联该为何语?"纪晓岚略一思忖,语气坚定地说,"下联定是'前身终是九方皋。'"“你敢断定?"“非此莫属。"另外几位大臣也赞同纪晓岚的判断。问话的大臣却意存犹疑,说未必如是。于是几人来了兴致,一同走到庙前,验证一下判断的对误。到门前一看,却出乎纪晓岚意料,另一扇门上写的是:右手牵来千里驹。

    一帮人又好气又好笑,那位大臣笑道:

    "看来世上之事,不可妄下断语,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时候啊!"纪晓岚没有猜对,触动很深,上马之后,仍想着刚才的情景。怎么会是"右手牵来千里驹"呢?自己过于自信,在一帮老臣面前,未免太失体面了。

    车马行至古北口,山路狭窄,一时拥塞在隘口前,纪晓岚随人到客店中小憩。他见墙壁上写有残诗一首,已剥落过半,只有三句四句一联,尚能分辩清楚: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

    纪晓岚心上一喜,心想这两句很好,简直可以同古人的"云中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两句相姣美,只可惜其他几句分辩不出,又不清楚作者为谁。同来的人看了,也觉得两句诗意境非凡。有人提意由晓岚补上所缺句子,纪晓岚这回不愿轻举妄动了,赶忙推辞:"使不得,使不得。"他自己想道,若非前次经历了马神庙联一事,真说不定借着兴浓,给它凑上几句,果然如此,那就要出大笑话了。

    整个夏天,晓岚扈从皇帝在热河行宫度过。每日里他小心谨慎,恭恭敬敬,唯恐稍有不慎,忤怒圣上,牵连了自己的前程。闲来无事,便和同僚们各处转转,欣赏那碧波荡漾、洲岛错落、亭榭掩映,宛似江南水乡的湖区美景;绿草如茵、麋鹿成群的草原风光;峰峦起伏、溪流淙淙、松涛阵阵的山林秀色,给他赶走了往年难耐的酷热和都市中嘈杂的喧闹。但是,思念妻妾儿女的心情,与日俱增,有时感到日长如年,好不容易到了金菊盛开的季节,才离归期不晚了,心中也稍稍有些安定。

    这天他侍从皇帝出了离官,到野外观赏山林秋色,满山遍野,连绵不断,簇簇野菊,娇黄可爱。

    乾隆兴致盎然,漫山的美景触发了情思,想出一句联语,要和大臣们对对儿为戏,乾隆吟道: "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大臣们听完,都积极思考起来。几位大臣奏上对句,乾隆都不太满意。人们不约而同地注视纪晓岚。以往逢此情况,都是他独占风流,今天沉思不语,不知为何。

    几日来纪晓岚思念妻儿,情绪不振,今日不愿抢先说话。

    再说他看皇上的出句儿,两个"钉"字连用,读音不同,意也有别,对上此联,绝非易事,况且,以往总是跑在前头,不免招人嫉妒,今日等群臣对过之后,他再讲话,拿定主意,他静静地等着。

    没有皇上满意的对句,大臣们急得皱眉搔首,乾隆看看后面的纪晓岚,朗声说道:"纪爱卿,为何缄口不语?"皇上指名点将,他不能不回答了,便向皇上奏道:"微臣想出一句,虽然可同圣上的一句属成一联,但同圣上一句相比,逊色许多。”

    “你且说来,朕倒要听听。"乾隆看出他在卖关子。

    "为臣对的是,'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在场的人听了,立刻叫好。上下两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读来更是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确实高人一筹。

    乾隆点头赞成,但没有开口说话,炯炯有神的双目,在晓岚身上看来看去。大臣们不知圣上何意,住口等待皇上说话。纪晓岚见乾隆神态非同以往,心中忐忑不安。

    皇上声音平和,语气关切地说:

    "纪爱卿,你面有犹疑之色,必有心事在怀。朕来替你猜猜,你看如何"?

    "陛下请猜。"纪晓岚心中忧惧。

    "朕出'塞外'一言,你对'京中'一语,依朕看来,你定是--'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啊?"纪晓岚暗吃一惊。皇上看透了自己的思想。但听语气,又没有责怪之意,噢,明白了,皇上又给他出了一个上联,等他来对呢。对上这个联,在纪晓岚来说,是很容易的,但他为使乾隆高兴,立刻跪在了地上,低头奏道:"圣心明鉴,臣确有心事。连夜来辗转反侧,未曾安眠。

    如蒙陛下恩准,微臣早日还京省亲,纪昀恭谢圣上隆恩。为臣是--'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恭祝吾皇万岁,万万岁!"几句话说得十分得体,又巧妙地回答了下联,乾隆听得欢喜,当即说道:"离家日久,思念妻儿,本是人之常情。朕准你提前回京,回家省亲去吧!"这样,晓岚叩谢皇帝以后,提前月余,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纪晓岚一回到北京,那些文友们便闻讯找上门来,围着他问这问那。晓岚拨弄簧舌,把四面云山、梨花伴月、北枕双峰等行宫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镜湖泛舟、澄湖赏月、梨树峪观花诸多经历,更讲得让人艳羡不已。

    钱大昕听完讲述,漫不经心,兴味索然地叹了一口气,面目间流露忧郁的神色。纪晓岚问道:"何事使你哀声叹气?"“说来话长。....."钱大昕打开话匣子,一古脑把要说的话全倒了出来。

    原来,自从去年刘墉受父亲牵连,身陷囹圄,文社的活动便由纪晓岚主持。自从纪晓岚去了热河,这文社便群龙无首。失去了往日的生趣,渐渐地,参加聚会的少了下来。钱大昕、卢文弨等人尽力维持,但仍无济于事,昔日一个个朝逢勃的青年,如今颓唐沮丧,有人热衷于寻仙访道,有人迷恋于妓馆酒楼,有的奔波于投机钻营,有的则肆意狂欢、醉生梦死。看到此种境况,钱卢等人怅惋不已。

    钱大昕一本正经地说:

    "有几位朋友,本来很有前途,这期间却闹出许多荒唐事体,一时传遍京城。"“那位张某很可笑,常出入于戏馆。一天夜里,他从戏馆出来,在街上遇见一位少妇。借着皎洁的月光,看那少妇生得妍丽姣美。

    "张某见她在路口徘徊,好像在等什么人。张某若无其事地走到她近旁,感到衣香撩人,髻影拨心,楚楚可爱,他以为她是走散了伴侣的游女,便上前挑逗。少妇只是笑而不答。

    又问她姓氏住处,还是笑而不语。他便怀疑是和情郎密约幽会,意中人尚未来到。

    "张某心怀不轨,约那少妇到家中小憩。少妇辞谢不肯同行,张某便上前拉住少妇的胳膊,强拉硬扯地,把她拉到了自己家里。吩咐仆人摆下酒宴,让妹妹同那少妇联袂共饮。

    "开始少妇十分腼腆,几杯过后,少妇红光满面,媚态横生,与张妹互有调谑,竟然和相交已久的熟人一样,张某和妹妹交替劝酬,少妇渐渐地露出醉意。

    "张某高兴得有些发狂了,他把她留住在家中。奈于妻子之面,当夜不敢同宿一室,只好由妹妹陪伴。

    "次日天亮,张某早早起身,到妹妹房中探望,早没有了少妇的影子。再看妹妹,倦容满面,如残花败柳。问起她时,脸上红云乍起,羞涩不语。再三追问,才知昨夜拉来的,哪是什么少妇?而是社会秋歌队中的男扮女妆的拉花。天还未明,就叫开门逃之夭夭了。

    "张某不知羞耻,慨叹不如妹妹有福。"

    钱大昕说完,纪晓岚乐得难以名状。

    接着,卢文弨又讲了一段刘某、于某的故事--刘某和于某,先后相隔一个月,各纳一名侍妾,遂退出文社。

    刘某纳妾时,妾家索要的聘礼很轻,只是说,她母亲很疼爱女儿,每月要十五天伴丈夫,十五天归家陪伴母亲。

    刘某喜欢那小姬长得非常水灵,而且聘礼低廉,竟也曲意相从,娶回家中。

    一月之后,于某在纳妾时也遇到了同样的要求。起初于某不肯,小姬却举出刘某为例,于某去向刘某询问,果然如此,便也曲从而纳之。

    过月余,刘某、于某相见,刘某问起于某:"你家'阿娇'归家,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于某答说:"下半月。"刘某似恍然大悟,急忙将于某叫到家中,进内室一看,两人娶的是同一名女子。"晓岚听到这里,超然一笑,说道:"文社之事,就由它去吧!即使文社不存,诸位同年同样可互相往还,切磋学问,诸位意下如何?"钱大昕、卢文弨惋惜一阵,遂也打消了恢复文社的想法。

    此后,钱、卢、纪等几位挚友,依旧十分相合,诗词唱和,往还不断,直到他们晚年。

    纪晓岚任庶吉士满期,擢为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此后更加受上司的赏识,连续几年被举荐充任乡试的正考官或同考官,选拔了一批有作为有影响的人才,声誉越来越好。

    这期间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上五十圣寿,纪晓岚寿联一事,被后世传为佳话。

    这年八月,文武百官为恭贺乾隆五十万寿,纷纷撰联赋诗,颂扬天子。整个京城沸沸扬扬的,家家户户都贴上了“万寿无疆"之类的门贴。

    万民庆寿的场面,乾隆看了非常高兴,便叫几位大臣伴驾,一一检阅宫内上寿的诗、联。走到经坛,看到一副对联,气象宏阔,设想奇伟,意境新颖而对仗工稳,与寻常对联相比,确是独辟蹊径,迥然不同。联语是: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仔细琢磨起来,越看越想越高兴。自大清入关、定都北京以后,逐步统一全国,版图之大,历史上从未有过:西起葱岭,北至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东濒大海,南达南海,西南抵帕米尔高原,纵横均为四万里,此联颂扬清帝国强盛至极,实可称妙语无双。五十圣寿,再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正是一万岁啊,这样敬祝万岁,新意顿生,更觉意味深长。

    乾隆听说献联人正是纪晓岚时,更是喜不胜收,当即传旨行赏,并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这天纪晓岚领到赏赐物品,合家欢乐,同僚及亲友也前来祝贺,晚宴持续到深夜,宾客们才慢慢散去。赏赐的物品中,有一件绣花箭衣,绣工精美,世所罕见,试穿在身上,人人称赞不迭。

    众人散去以后,纪晓岚来到侍妾郭彩符房中,方要歇息,亲家母王夫人来了。她听说箭衣穿到身上分外好看,要亲眼观赏观赏。

    王夫人来到屋里,要亲家把箭衣穿上,她在灯光下围着转了几圈,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得非常仔细。

    王夫人是纪晓岚长子汝佶的岳母,从宝坻进京,来探望女儿,遇到这样光辉荣耀的喜庆场面,自然高兴异常。她一边观看绣衣,一边不绝口地夸赞亲家公的才干。纪晓岚心里飘飘然,高兴得得意忘形了。戏谑无常的毛病又犯了,笑嘻嘻地对王夫人说道:"多谢亲家母夸奖,我这里有一诗相赠。"“什么诗,你快说说!"王夫人更加高兴。

    纪晓岚看房中只有他俩和侍妾彩符,便放心大胆地吟诵起来:今宵亲母太多情,贪看绣衣绕膝行;看到夜深人静后。.....郭彩符见他开王夫人的玩笑,怕他说出有失体面的话来,赶快拦住他的话,说道:"老爷说些啥话?"晓岚见彩符阻拦,"噗哧"一笑,把原想说的一句咽了下去,顺口吟道:"平平仄仄仄平平。"王夫人听了,不知道有何蹊跷,高高兴兴地回房歇息了。

    郭彩符这时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撒娇地用两手捶着纪晓岚的肩膀。纪晓岚故意装傻,问道:"你为何傻笑?"郭彩符也不示弱,双目一瞪:"'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啥意思?咯咯咯。....."郭彩符话刚说完,又止不住笑出声来。

    "没啥意思呀!一时语塞,顺口吟来而已。"纪晓岚一本正经地说着。

    郭彩符把头一歪,诘问道:

    "那你给王熙平的对联,也没啥意思啦?"这回纪晓岚憋不住了,"嗤嗤嗤"地笑了起来。笑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郭彩符这回是笑而不答了。

    前不久,二十五岁的新科进士王熙平,大登科之后又小登科,在京中娶了一位侍郎的女儿。

    大礼之日,宾客盈门,纪晓岚也前往祝贺。但是,他送的一份礼物与众不同,写的一副对联。对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句横批:平上去入。

    这下可把人家难住了,谁也猜不透他的用意何在,讨论了半天,终不得其中要领。

    王熙平是位深思好学的俊才,早听说纪学士才学超人,所以对他的贺联不敢等闲视之,越是不明白,越要不停地琢磨,非要深刻领会方可罢休。直到入了洞房,新郎还在耿耿于怀。

    夜深人静后,他在烛光下面,拿着对联看个不停,思来想去,还是打不开这个闷葫芦。

    新娘出身的书香门第,也通翰墨,见新郎痴痴地发愣,觉得十分奇怪,凑到跟前看来看去,也像坠到了五里云雾之内,弄不清其中的底细。

    偏偏到了他们同享夫妻之乐时,新郎灵机一动,忽然大叫一声:"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接着就哧哧地笑个不停。

    新娘子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又被他笑糊涂了。想到此刻之中,心中甚不自在,终于按捺不住,问道:"你这是咋了?"“我问你,纪学士的贺联,写得是什么?"新郎说。

    "好像是两句对韵呀!"新娘答道。

    "不。我说是连同横批,这里面讲答什么?"新娘在床上摇头不解。

    "那么,我再念一遍,你就明白了。你可听好。"“噢。"新娘应了一声,听着他念。

    "平!上去入(日),平平仄仄平平仄。....."“哎呀!羞死了。....."新娘子恍然大悟,赶紧扯被角把脸遮了起来。.....前几日,新娘子到纪府走动,和郭彩符一见如故,非常平合,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彩符,彩符笑骂几句,红着脸陪罪道歉。

    听完彩符的讲述,纪晓岚更是得意。彩符止住笑声,语重心长地劝告老爷:千万收敛一下这个老病,尤其是官场上,老爷更要出言谨慎,自尊自重。

    郭彩符说得句句在理,纪晓岚频频点头。没想到这个小妾竟如此通达事理,简直可以同夫人马月芳不相上下了。于是更加喜欢这位只有二十六岁的如夫人。

    郭彩符的话,对他触动很深,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几年来陪伴在皇帝身边,倒是极其荣耀,可他总是感到如履薄冰,常常不免胆颤心惊。现在蒙圣上恩宠,官运亨通,接连升迁。

    可是常言伴君如伴虎,今后的前途如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