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虹桥西脚下起,北至徐园,此段名为长堤春柳,沿着瘦西湖岸,桃柳夹道。每当大地春回之时,夭桃逞艳,柳浪闻莺,最是游人消魂乐赏之处。秋天落叶萧疏之际,听秋柳鸣蝉,于清凄之外,犹有余韵。
徐园位于瘦西湖畔,长堤的北端。这里是清乾隆时名园“桃花坞”的旧址,遥想当年,满目桃林,春花喷霞,别有一番风情。如今虽然没有桃坞,却有一座小巧精致、古色古香的园林。此园筑于1915年,系为乡人祠祀军阀徐宝山所建。
徐园之门,形如满月,门额上嵌草书“徐园”二字,为吉亮工手书。门前一对石狮子,直对长堤。园内荷池中盛开的蓬花娇艳欲滴,池的东侧与湖水相通,上架石梁,并点缀着爹差的山石。池西侧用卵石铺径,贴墙翠竹森森,摇曳生姿。池南侧为徐园正厅,取名听鹏馆,为“鹏鸣翠柳”与“柳浪闻莺”之意。听鹏馆内陈列着字画印章和古董家具。馆前有两只直径6尺多、厚约3寸许、高与人肩齐的大铁镬,据传是南北朝萧梁时的镇水遗物,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镬座系太湖石砌成,位置天然。镬内夏种荷花,绿叶田田,秋置丛菊,花气袭人,堪称为瘦西湖的盆景奇观。听鹏馆西的“春草池塘吟榭”,散放着多种具有扬州特色的花木山石盆景,风采各殊,姿态不一。
小金山位于桃花坞之北,有红栏桥相通。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四周环水,处于瘦西湖的中心地带。朱自清曾说,在此“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这里的建筑匠心独具,有湖上草堂、绿镖沦涟、琴室、月观、小桂花厅等胜景。小金山有旧联云:“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这就是将原长春岭易名为小金山的唯一依据。前人有诗云:“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今只用一个“小”字,将金山引渡至此,可渭是造园者的苦心独运了。小金山东边有“四桥烟雨楼”高耸林表。这座楼原建于清代中叶,是大盐商的私人园林。由此楼望去,南边的虹桥、北边的长春桥、西边的春波桥和五亭桥都历历在目,特别是雨天。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景色朦胧,趣意横生,所以,四桥烟雨楼取名既贴切又优雅。
小金山之西头,有一短堤伸入湖中,西端有一亭子,就是有名的吹台。因相传清乾隆帝巡游扬州时曾在此钓鱼,所以俗称钓鱼台。这座方亭临湖的南、西、北三面都有圆洞门。亭前湖面广阔,与对岸的莲性寺白塔、五亭桥隔水相望。亭的圆洞门各嵌一景,北洞可见对岸高丘上的方厅和大桂花厅,西洞直对五亭桥,南洞中屹立着白塔。运用这种借景手法,把远景收入洞年,各成优美的图案,引人入胜。
莲性寺白塔建于湖的南边,在造型上模仿北京北海琼岛的白塔,富有美感,代表北方园林气势雄浑的风格。这里原先无塔,传说清乾隆帝来游湖时对待从说:“这里多像北海的琼岛春阴呀,可惜就少个白塔!”当时有个性江的大盐商做盐商纲总,承办乾隆帝游览的一切,他为了讨好皇帝,拿出一万两银子贿赂皇帝的侍臣,取得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在一夜之间就用盐包堆起了一座假白塔以供御览。随后又动用大量劳力,于短期内修建了这座白塔。
在绿树浓荫衬托中的白塔,古朴幽静。塔下筑台,有阶53级,出自佛典“五十三参”故事。台上塔座作束腰须弥式,八角四面,每面三皂,皂塑十二生肖像,象征周天十二时辰。塔身如蒜头瓶状,下圆而大,南向辟壶门。内空如窟,供一尊白衣大士造像,上锥而小,有层级十三,是为“十三天”,也是佛家典故。塔顶作宝瓶状,金顶华盖,系以青铜缨络,l金塔铃,耸于蓝天,高及白云,与五亭桥的黄瓦红柱,交相辉映。景色丽殊,令人叹绝。
五亭桥在莲性寺之侧,跨于瘦西湖上。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拱形石桥,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为巡盐御史高恒挟两淮盐业重资所筑。在十多丈长、二三丈宽的桥身上,矗立着五座亭子,中间一亭最高,南北各亭互相对称,拱出主亭。亭的顶部琉璃黄瓦青脊,金碧交辉。亭挑四角,系以金铃,风束铁马丁冬,铿然有声。桥下纵横有十五个洞,皆可通船。据说皓月东升时,洞洞都能看到月亮,倒映在湖面上则是金波荡漾,众月争辉,可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相媲美。五亭桥构思奇巧,是我国园林桥梁建筑中的典型杰作。在桥上平远眺望,波澜不兴,东有“梅岭春深”缥缈水际,西有“春台明月”飞亮丹栏,南有白塔耸峙,北有“水云胜概”,全湖佳景,尽览无遗。又有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景色常新,而生不能尽览之憾。近年来,二十四桥景点恢复,又使五亭桥揽胜增添新意。
(刘华训顾承甫)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