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3。金山寺(2/2)
    巍然耸立在金山之巅的慈寿塔,更增添了金山寺的美丽秀色。慈寿塔始建于南北朝萧梁统治时期,到唐代改为双塔。南北朝向,均称荐寿塔,一作荐慈塔。北宋元符年间(1098一1100)重修。明初双塔倒塌,于隆庆三年(1569)在原塔基上再重建一塔,名慈寿塔,后来又遭毁坏。现存的慈寿塔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新修建的。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塔身用砖砌,塔噜及平座栏杆用木造,八面七级,高约30多米。每层内有佛像,四正面开门,有梯级可招‘旋上下。登塔远眺,东望北固山及繁华市区;北望大江,烟波万顷,滚滚东流,西面和南面,峰峦起伏,绵延无尽。山光水色,一幅壮丽的图景,使人胸襟开阔。

    由于金山寺的建筑与风景俱美,历来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篇。宋代大政治家土安石就写有《金山》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把金山寺描绘得极为优美神奇。

    历代帝土也有不少到过金山寺,如三国的孙权、宋代的真宗赵恒、明代的武宗朱厚照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共计不下十余人。也由于金山寺的建筑雄伟,规模宏大,而且独具特色,清代在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的避暑山庄和扬州的瘦西湖都曾仿造过它,使它名扬中外,流传后世。

    在唐代有许多口本僧人到金山寺来留学参禅修业,旧本佛教真言宗派的创始人“入唐八家”之一的空海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个。明代的雪丹和尚也从口本来此寻师学佛。他还学习和借鉴中国绘画艺术,开创口本一代画风,被奉为“画垒”。他画的《金山真景图》就真实地描绘了当时金山寺的全貌,很有艺术和历史价值。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