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爱用“钱钟书考清华数学考了0分,语文考了满分”来论证现行高考制度不合理。其实这也可以用“高考考试形式与考试目的”的观点来反驳: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为社会挑选合格的人才,而不负责发现天才--天才不应也不能通过考试筛选。现代教育是一种“平民化教育”而非“精英化教育”,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钱钟书似的大文豪,但真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道是靠这样几个文化精英吗?显然不是,而是靠全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啊。
而且,钱钟书数学考了0分,语文考了满分,是不是说凡是数学考0分语文考满分的人就能成为钱钟书?显然不是。钱钟书最后进入了清华,是不是说如果他不进清华就不能取得后来的成就?我觉得象他这样的天才人物,在哪里都是一样,说不定因为考试落榜受了刺激,从此更加发奋治学,成就更高也未可知。总之,要找几个天才的例子来反对高考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只是这样的例外实际上毫无意义。
言归正传。高考与科举最根本的差异在于:高考不存在考试形式与考试目的严重错位的情况。它选的是“可塑之才”,而非“可用之才”,所以考的是“基础知识”,而非“实用技能”。高中学的知识有用,高考考的东西也有用,只是这个“用”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而是在为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希望大家能够相信,我们不仅是在“为了考试而考试”,同时也在学习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高中的学习不论从“高考取胜”还是“学以致用”方面来讲,都是很有价值的。
二、高考是能力的考试
高考是能力的考试,而且是很多种综合能力的考试。
德育的“缺位”不能归责于高考,高考也不应该试图去评价考生的道德水准。
一个人要想在高考中考高分,单纯死读书是不行的。高分的背后,除了知识基础扎实外,还隐藏着以下这些才能:
1.专心致志,能排除干扰专心学习
2.持之以恒
3.有较高的自制力
4.能够为了一个目标付出精力和汗水
5.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众多知识点并把握其内在联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