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几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旧的校园已经容不下那么多蜂拥而来的学生,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校区”,而这些校区一般还处于建设过程中,地理位置也比较偏僻,所以原本憧憬着美丽校园的学生进来之后都特别失望。
其实,生活条件差一点没有关系,寝室里条件太好了你可能就不爱去图书馆了,但如果因此带来信息的闭塞,那影响就大了。假如你也必须在分校生活,那么请你一定不要怕辛苦,不要老呆在屋里不出去,要尽可能地多到学校本部去听讲座、泡图书馆、拜访教授,甚至哪怕只是看看最新的海报,否则你会失去好多机会!
北大虽然在扩招问题上非常克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从1995级到1999级的文科大一新生还是被送往远在昌平乡下的一个废园。在这个周围都是玉米地的荒凉的园子里,我们要度过一年的时光。
地方的偏僻当然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想去银行就必须跑二十里路到县城,比如没有互联网。但对我最大的考验还是心理上的落差。在第一次全班同学的见面会上,有十几个女生上去都用英文做自我介绍,听得我都傻了。坐我旁边的一个北京的同学当场就叹道,这班上都是“牛人”啊。
我既不擅言辞又没有参加集体活动的习惯,与形形色色的学生干部选举、社团招新当然没有关系。可以想见,在这个只有600来号学生的小小的“熟人社会”里,我必是边缘人物。而最开始的两周课程也比较无聊,原本以为北大的老师都是满腹经纶口吐莲花,结果第一节课,听着那个老太太呶呶叨叨,我简直难受得要命,觉得还不如我们中学的老师讲得有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