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举一个例子。
家长是个母亲,写了个条子说,我的孩子学习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对考试无动于衷。问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说:“孩子,你上来。”是个上初一的小男孩,站在这里。“我们现场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妈妈这个条写得对不对?”
他说:“不对。”
我说:“哪儿不对呢?”
他说:“说我学习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对的。说我对考试无动于衷,这就不对。”
家长看问题,可能没有看错。这个孩子从表面看,学习不是太努力,快考试了,催他,你快复习吧,孩子实际上心里也着急。但是他找不到方法,又有自尊心,家长责备他的时候,他可能来个破罐子破摔──考好考坏我就不在乎!实际上孩子内心可能非常在乎,非常希望改变自己的学习局面,但是他找不到一个好的方法,又面临着家长不断的催促、埋怨、唠叨和数落,孩子的自尊心就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我就不在乎,我就无所谓。
请家长们想一想,大人有时候也有这个心理啊!你做某一件事情,如果别人指责你指责得过分、过多,你就可能在心里产生逆反:我不要听你的,我就这样。
于是我就对这位家长说:“实际上,你的孩子表达了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是非常在意的,说明孩子是有向上的积极性的。”
就是这个孩子,还说了一句话:“大人应该乐观主义一点。”这句话说得很好哇!一个家长老是皱着眉头责备孩子,数落孩子,孩子学习还有积极性吗?
这个孩子还说了一句话:“你孩子有你孩子的实力,你不能老拿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去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