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漏题”1月3日
政治,系统复习一整天。
温度又低了许多。
网上有人煞有介事地“漏题”:作文关于两个老人打手机,即歌颂改革开放;阅读:英国历史,美国经济,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介绍一个美国作家;听力:旅游。
煞有介事,好像真的一般。到底是真是假,谜底只有到考试时才能揭晓了。
购陈先奎《考前三十题精讲》。其实何止三十,每道题目下设分析角度十数个不等,如此算来二百题都有了。
研究生院主页上公布考场安排:四教212。从号码看,应在后排,但愿没有坐前排。
感冒的“和平鸽”1月9日
感冒加重。
中午至校医院就诊。开药将近80元(自费的缘故),医生不愿更改药方,好在药房帮忙。到图书城药店购买增效联磺、散利痛。
傍晚感觉发烧,脸颊微红。
复习西方文论。借阅《人类重要文学命题》。
又有同学据某考研名师的暗示透露英语作文主题是:和平鸽。
谣言四起的时期,让自己保持镇定的心态,不感冒于那些似真似假的小道消息,是保持考试心境平和所必须的。
早知“此日六军同驻马”,
何必“当时七夕笑牵牛”?1月11日
感冒好转。阳光温暖。
回顾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阅读评论,吸取他人说法;第二,走出传统评说的圈囿,于定式之外别立一面;第三,阅读原始文本,验证他人观点;第四,自行阐发,建立属于自己的观点体系。
逐鹿考研的时刻日益临近,仿佛一切知识点尽在掌握之中,又并未完全纳入脑海。时而出现记忆障碍,在回想起某知识点于书本中所在确切位置之后,依然无法清晰再现,较之不曾谋面的无知更为令人心焦。
早知“此日六军同驻马”,何必“当时七夕笑牵牛”?
懒散的拖延与计划执行的折扣,在开战之前露出了仓促上阵的马脚,虽头皮发紧,也只能“偏向虎山行”了。
我们都是“中间人”1月19日
考研终于结束,却没有太多高兴或不高兴的理由---未来仍然是个谜。2003年的1月18日、19日---看似普通的日子,必将给众多的人留下快乐的回忆或痛苦的伤痕。
我的考号77所在的位置果然如当初的预想,是在靠近窗户的中间位置。这样就避免了人员走动所带来的思路干扰。当考卷发下来之后,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就开始了。我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和试题无关的内容。无论我多么抓紧,都会在交卷铃声响起的瞬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有更多时间,也许我可以表现得更好。综合两天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我甚至有一种希望渺茫的颓败感。
在举行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一场的这个下午,面对熙熙攘攘、蜂拥而入四教的人群,一个句子浮现脑海:“我们都是中间人!”---在大学毕业生中,优秀者或出国或创业保研,余者自然以就业工作为生路,而不甘就业压力也无从觅求更佳方向的人便义无反顾地踏入考研洪流之中……一脸苦笑之后,我亦随波逐流。
60年代文坛在对于柳青《创业史》中“中间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讨论中,邵荃麟提出“写中间人物”的见解。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两头小,中间大;中间人物是大多数,而反映中间状态人物的作品比较少。这些看法自然是正确的,但在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该见解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以“中间人物”反对“英雄人物”,被等人列入“黑八论”并遭到严重批判。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