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习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0节:时间安排有计划(2/2)

    时间安排的衔接,有利于在最好的时间做最适合的事情。有的人做事情喜欢拖拉,往往使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延误了时机,大费周折。在汽车、摩托车和赛车界里享誉世界的日本摩托车大王本田宗一郎是从打铁中学会了时间衔接的意义的:

    宗一郎从小心灵手巧,3岁时就常趁父亲休息时,到作坊里捡些铁片,拿把铁锤敲敲打打,做成自己的玩具。长大后他常要背着小妹妹上学,放学回来,就帮父亲拉风箱打农具。

    一次,宗一郎替父亲拉风箱,拉得“巴达巴达”响,熊熊的火苗直往上窜。半天,炉膛里的菜刀坯子终于烧得火红。只见父亲用长钳子熟练地将它取出,放在铁砧上,右手紧握一柄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动作毫不迟缓。宗一郎见父亲满头冒汗,心里有几分不忍,便问道:

    “爸,您不能一下一下地打吗?芽打得快,看您累的……”

    父亲瞅了他一眼,答道:“哪能呢?芽要是动作慢,菜刀就冷了,冷下来还能打么?芽所以嘛,办什么事,都要快,不能慢吞吞。”

    “要快,不能慢吞吞。”父亲这话,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又有一次,宗一郎见父亲一连把三块铁坯放在铁砧上,迅速轮换着锻打,父亲像个老练的鼓手,敲打起来又快又准,而且富有节奏感。宗一郎觉得有些奇怪,忍不住问道:

    “爸,您干吗要三块一起打?芽打完一块又一块,从从容容不好吗?芽”

    父亲微笑道:“这几块形状小,可以一起打。能够一起打的铁,就不要分开打,这样可以加快速度,节省时间。你要记住:干活要讲速度,一天能干完的活不要拖到第二天,因为每天都有新的工作等着你去做。”

    童年,父亲打铁对宗一郎的启迪,他始终牢记在心,直到当上修理店老板,以至后来创办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技研所一代一代传下去。

    时间的张弛,是指做事情要懂得有松有紧。有的人安排时间没有科学性,高兴了,连轴转不休息,不高兴了,就什么都不干,还自我安慰说:“累了就得休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一事无成。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会张弛有度地交替着做事情的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每一刻时间的价值:

    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一生勤奋写作,作品极为丰富,有剧本,有诗歌,有小说,有游记,一生留下的作品共有140多部,其中世界文学瑰宝--《浮士德》,长达12111行。歌德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原因就在于他一生非常珍惜时间,把时间看做是自己的最大财产。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有一次,歌德在他孩子的房间里,看见他孩子的纪念册的一页上摘抄着一段话:“人生有两分半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这爱的半分钟里他死去了。”歌德看后十分生气,他认为这是对人生极不严肃的态度,是对珍贵的时光的嘲弄。他脸上带着不满意的神色,提笔在这段话的下面写了这么几句:“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做出多少贡献。”歌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中把一个钟头当60分钟用,视时间为生命,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直到1832年2月20日,这位将近84岁的老人在临死前还伏在桌上专心致志地写作。

    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凡尔纳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一直伏案写到晚上八点。在这15个小时中,他只在吃饭时休息片刻。当妻子来送饭时,他搓搓酸胀的手,拿起刀叉,很快填饱肚子,抹抹嘴,又拿起了笔。他的妻子关切地说:“你写的书已不少了,为什么还抓得那么紧?”凡尔纳笑着说:“你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吗?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哪能不抓紧呢?”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记了上万册笔记,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共有七八百万字,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一些感到惊异的人就悄悄地询问凡尔纳的妻子,想打听凡尔纳取得如此惊人成就的秘诀。凡尔纳的妻子坦然地说:“秘密么,就是凡尔纳从不放弃时间。”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