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叛逆年代
“‘酷’的真正定义,是‘做自己想做的!’而自己想做的,常常是家长、老师不要我们做的。愈是不要我们做的,我们愈要做!我们进入了叛逆年代!”
叛逆,是青春期少年最大的心理特点。但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叛逆心理使许多青春期的少年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你要自由,要摆脱成人的束缚,但处处碰壁;
你要独立,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但屡遭反对;
你要飞翔,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又缺少勇气;
你困惑多多:为什么这个世界总和我作对?
许多同学向“知心姐姐”倾诉了自己的种种烦恼,都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是自己,最不幸的是自己,最不被理解的还是自己。
中学生王行楷,原本是个学习不错的男生,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一次,他和女同学通电话,妈妈说他“学习不行,就打电话行!”爸爸打了他,一气之下他离家出走,在汽车站住了两个晚上。从此,他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他的父母打电话,向我求救:
“孩子整个变了一个人,狂躁、脾气大,甚至有点蛮横无理,有时还狂吼:‘谁也甭想管我!’谁一说他,他就跟谁吵,眼珠子瞪得老大。我们俩特伤心。现在他不和我们说话了,搬去他姨家住了。您说他怎么突然间变化这么大呢?”
我们把王行楷请到北京电视台《知心家庭·谁在说》栏目的演播室。节目录制中,播放了上面一段对他父母的采访。
王行楷看了后,说:“大家看看我的眼睛,有可能瞪成那样吗?”场上的人笑了。看上去行楷的眼睛真的很小。“我跟我爸我妈根本就无法沟通。他们烦我,我也烦他们,我不想跟他们在一块儿,每天放学都在学校耗到六七点钟才回家。”行楷越说越委屈,“其实我现在也快17岁了,我爸我妈还经常打我,原先我爸打我,说是为了吓唬我,现在呢,他说不把我当小孩子。现在我们俩是成年人对成年人。”
“你爸打你,你还手了吗?”我问他。
“我是他的孩子,他生了我,养了我,我不可能还手。但是我觉得,有些事情他没法理解我,我也没法理解他。”
我怔了一下,笑笑:“你还有良心!办法总会有的,关键看你想不想与父母沟通。”
“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还爱你吗?”。
“差不多吧!”行楷低着头回答。
“你想了解你的父母吗?”
“想。”
“回忆回忆小时候,好吗?”主持人向平笑着说。
大屏幕上,出现了记者采访行楷父母亲的镜头。
“孩子刚出生时,谁给他起的这个名字?”
“是他大舅起的。”
“为什么叫王行楷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